边境线上崛起“风口之城”:亚洲最大集装箱换装库里,中欧班列在这里换“鞋”进入国门
2023-10-09 08:55:29
Landbridge平台
纵横十余条街道,总人口不到2万,还不满11岁的新疆博尔塔拉州阿拉山口市虽然年轻,却是一座名声在外的“风口之城”。
这风,来自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的狭长“喇叭口”。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要刮180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这句民谚正是当地气候的真实写照。
这风,也来自兰新铁路线上昼夜穿梭不息的中欧班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经此通行的中欧班列从每周不到1列增至日均近18列,线路从1条铺画到110多条,把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拉入我们的经贸“朋友圈”。
十年来,阿拉山口和中欧班列携手乘风前行,敏锐捕捉着一个个发展机遇。从前的边境驿站,如今的开放前沿,这座国境线上的口岸新城,已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支点,迸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阿拉山口站的中欧班列集结待发(阿拉山口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欧班列换装库有3个足球场大小
9月下旬,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武汉飞越3000多公里,抵达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采访,第一站就是亚洲最大的室内铁路集装箱换装库。
换装货运员白兆鑫听到记者的口音,主动询问我们是否来自武汉。原来,他曾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上学,2017年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服务中欧班列“换装”已6年有余。
何为换装?白兆鑫介绍,中方使用的是标准轨,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使用的是国际宽轨,相当于列车需要换“鞋”。因为轨距不同,中欧班列在出入境时就要进行换装,也就是将一列车上的货物搬到另一列车上,这样才能继续前行。“出境的中欧班列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托克站换装,入境的中欧班列在阿拉山口站换装。”
换装完毕的列车启程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记者所在的亚洲最大室内换装库——阿拉山口站“换二十三库”,长度800多米,面积达到1.97万平方米,相当于近三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室外换装很受天气影响,风一大就要停工。有了这个库房,中欧班列可以一年365天24小时在这里换装。”白兆鑫说。
入境的中欧班列正在“换二十三库”换装(阿拉山口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库房内,两列车并排停放着,我国的空车停在左侧的“准23线”上,哈方满载车停在右侧的“宽23线”上。库房上空,4台巨型桥吊挥舞着“钢铁手臂”,抓起一只只集装箱,轨道旁,几名工作人员用小彩旗和口哨向桥吊司机发出信号,帮助他们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集装箱调运。
只需要1个多小时,一列车便换装完毕。不一会,一辆火车头沿着国内的轨道隆隆驶来,拉上刚刚装满的列车,转身又向辽阔的内陆地区驶去。
国际联运大楼全年不休
不远处,阿拉山口铁路国际联运大楼内,铁路、海关等多个办事窗口前,一派繁忙的景象。中欧班列全年无休,这里也是365天有人在岗。
阿拉山口海关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今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已超过5000列大关。国门卫士们要负责中欧班列的监管、验放等工作,中欧班列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放行,出口班列可在20分钟内办结海关业务。通过简化通关手续、提供预约通关、舱单归并等多项便利化通关措施,保障班列“零延时”通关是他们的重要职责。
阿拉山口口岸铁路一站式通关流程(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在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还有一个铁路少有的关键岗位——翻译。因为涉及国际贸易,铁路国际联运运单用的是俄文等语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并重新制作运单,才能完成国内的运输流程。
牛娟每天要翻译的国际运单达到约800份。“最近有发往武汉的进口商品吗?”记者好奇地询问。牛娟查阅手中的运单后说,“汉欧国际物流公司有一批从德国马拉舍维奇进口的化妆品、洗发水等,正在办理运输手续,大约只需要3天就会从我们这里发走,很快就会运抵武汉,摆上商场的货架。”
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她,已在阿拉山口站工作6年。如今,随着中欧班列出入境货物种类不断丰富、线路不断扩展,牛娟所在岗位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她说,自己要不断加强学习,保证翻译又准又快,用自己的力量也给列车提提速。
综保区内国外货运卡车往来穿梭
离开阿拉山口火车站,记者随后来到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探访。保税区的大门设计灵感取自“阿”字的拼音字母A,因其高高耸起的开放式塔尖造型,这座气派的大门也被当地人称为“A字门”。经由中欧班列带来的各类商品,就在这里完成集散。
阿拉山口综保区“A字门”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循着清新的麦香,记者走进园区内的阿拉山口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在全国布局了十多个挂面生产基地,但只有这里的原材料使用进口小麦。公司负责人尹飞鸿说:“这些小麦正是通过中欧班列运来,并且可以通过铁路专用线直达企业,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产。”
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营养丰富、口感好,还天然有机。记者看到,该厂专门为这些小麦产出的挂面设计了独特的包装袋,“哈麦面”3个大字已然成为一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招牌。
园区内,挂着国外牌照和国内各地牌照的货运大卡车往来穿梭,仓库前,一台台叉车快速地将货物转运。跨境电商大数据中心里,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滚动着海量数据,每一笔订单的起运地、目的地、货值、通关时效,全部一目了然。
跨境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 (新华社发)
统计发现,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出口的货物以玩具、服装、鞋帽等生活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为主。这些国产优质商品主要是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达阿拉山口,出口的国家则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等。
外地游客在选购进口商品(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中欧班列带回世界各地丰富商品
凭借边境口岸的地理优势,阿拉山口的进口商品随处可见。既有大型的亚欧商品城,也有许多的小型进口商店。俄罗斯的巧克力、格鲁吉亚的红酒、哈萨克斯坦的蜂蜜、德国的糖果……由中欧班列带回的世界各地美食,不但品类丰富,价格也十分亲民。
中欧班列带来丰富的进口商品(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走进综保区的江河商品直销中心,老板娘何海燕带着陕北人特有的热情招呼记者。1998年,何海燕带着1岁的儿子来到新疆打拼,从摆水果摊干起,如今已开起两家数百平方米的进口商品店。儿子大学毕业后开始跟着她一起管理这家店面,带着90后特有的视角选品、进货,生意越做越大。“我是亲眼见证了阿拉山口口岸从小到大、城市从无到有、中欧班列由少到多的过程。”何海燕感慨。
保税区内,和何海燕的商店一样的进口商店还有五六家,副食百货、箱包鞋帽、手工艺品等一应俱全。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正在讨价还价,选购心仪的商品。在市区的一家进口商店,极目新闻记者还偶遇了来自武汉的援疆工作人员,他们援疆期限即将届满,正在选购伴手礼带回去送给亲友。
11年间,阿拉山口这座边境小城的面貌大变样。在换装库工作的白兆鑫说,他刚从武汉来到这里时,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想买一杯奶茶都买不到。如今,阿拉山口的街头,蜜雪冰城、纸包鱼等年轻人喜欢的美食已随处可见。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这里就是重要的古驿站。如今,阿拉山口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桥“西出桥头堡”等综合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正一笔一划倾情绘就流光溢彩的“一带一路”新画卷。
(来源:极目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