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改革创新打造 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
2014-10-14 10:35:59
Landbridge平台
作为即将开幕的2014年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的重头戏,全球航运界的顶级盛会—TPM(泛太平洋海运会议)第八次会议仍将在深圳举行。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主办会议的深圳港,2013年已跃居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是继2004年来首次成为世界第四大港之后,再上一个台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港航业一直低迷期徘徊,依托外贸出口为主的深圳港,还面临着制造业外移等诸多困境,当香港港等国际大港业务下滑之时,一衣带水的深圳却连年保持正向增长实属不易。记者仔细分析发现,深圳港逆境中增长,有赖于深圳各港航企业及管理部门,以改革的勇气,走出“调货源结构,扩货源腹地,多式联运,绿色低碳”等创新之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航向中,深圳港还将继续发挥深圳的创新优势,努力将深圳港打造成“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
两个十年创辉煌
深圳港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初,依托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强大活力及货源丰富的珠三角腹地,深圳港增长速度堪称“惊人”:2003年,深圳港用10年时间,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一举跻身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之后更是进入高峰期,连续两位数的增长,使其在短短4年间,增长再次突破1000万标箱,2007年总量已达2110.37万标准箱。
2008年后,世界航运业陷入低迷,但深圳港依然连年保持增势,至2012年,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位。2013年深圳港各项指标仍稳中有升,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7.85万标箱,同比增长1.47%,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香港港,成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
目前深圳全港拥有各类泊位1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7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6个。挂靠深圳港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37条,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沿海内支线及驳船航线75条,驳船服务网路覆盖泛珠三角51个码头,海铁联运班列共15条线路。
深圳港已成为深圳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推动着深圳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顺势而为发展国际中转箱量
深圳港相关负责人介绍,拓展国际中转业务,顺应了国际船舶大型化趋势的“东风”。据了解,在全球运力连年过剩、运费不断波动下调的背景下,航运巨头如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及其他亚欧航运公司纷纷购置大船,以减少单箱的运输成本,同时各公司开展诸如P3或G6的联盟,采取合并航线、共享舱位等运营策略以提高运载率,其中中转箱量比例呈增长趋势。
在各方努力下,深圳港国际中转业务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深圳港共完成国际中转箱量277万标箱,占全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11.9%,同比增长11.7%。
“集装箱船的平均船型,由2008年的2600标箱发展到目前的3430标箱,增长了32%。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码头尺度、仓储容量、航道水深与集疏运能力等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船舶大型化使得部分远洋航线撤并,一些小港口逐渐失去吸引力,而具有天然“深水”优势的盐田国际等深圳港区,却因此受益。 2014年马士基1.8万标箱,达飞轮船1.6万标箱等海上巨轮持续挂靠深圳港,仅1~7月份,盐田国际就已迎来569艘次运载量超1万标箱的超大型船舶挂靠,同比大幅攀升。
市交委负责人表示,在船舶大型化趋势下,深圳港将继续大力实施深水战略,迎接2.2万标箱规模船舶的到来,将深圳港从世界级大港发展为世界级强港。
多式联运拓展货源腹地
除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外,破解深圳港增长瓶颈的另一个创新举措,是向内陆拓展货源腹地。深圳港传统90%的货源在周围200公里以内,辐射范围有限,现在则通过无水港、铁水联运、内河驳船等多项创新举措,向更深更宽的范围延伸。
市交委的资料显示,目前深圳港已开通重庆、韶关、常平、长沙、成都、昆明、武汉、株洲、醴陵、衡阳、南昌、赣州、大朗、石龙、贵阳等15条铁水联运线路,其中重庆、韶关、常平、长沙线,采取正常周班开行,其余线路根据货量按需开行。
为使港口业务能够全方位地前移至内地,深圳港还积极在内地建立整合堆场、多式联运、口岸通关等一站式物流服务功能的无水港。深圳港已陆续在长沙、株洲、东莞大朗、韶关以及湖南醴陵等地,建立5个内陆港货站和无水港。
无水港与海铁联运这两年成果显著,2013年深圳港海铁联运操作量完成14.9万标箱,同比增长11%。其中平盐铁路完成14.76万标箱,同比增长12.7%,占深圳海铁联运总量的99%。
而发展珠三角水系的内河驳船,同样被深圳港看好,通过驳船将珠三角货源运输至深圳港再出口海外,比陆运接驳更经济,这正成为业内的共识。2013年深圳港通过驳船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42.13万标箱,同比增长18.22%。其中西部港区共开通39条华南公共驳船快线线路;大铲湾开通24条华南驳船快线,盐田国际也开通5条盐田驳船快线。
绿色低碳成为全国标杆
深圳港的绿色低碳成效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如今的深圳港操作码头,早已不见烟雾滚滚,只见巨型岸吊、龙门吊井然有序地工作,与海天形成和谐一色。
据悉,过去港口作业燃烧柴油的三大污染源主要包括,场桥(也称龙门吊)作业、船舶停靠发电、场内拖车等交通工具。针对这些污染源,深圳港各港口逐渐通过“油改电”(即将场桥的作业动力改造为电力)、“岸电”(陆地电源供电代替船舶自行发电)、场内逐渐替换用电动车及LNG(液压天然气)拖车等方式,降低对柴油的依存度。
2011年,因绿色低碳的显著业绩,深圳西部港区(包括蛇口及赤湾集装箱码头),被确定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主题性港口试点项目示范单位。2013年各港口的绿色低碳改造成果继续提升。
2014年3月份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绿色港口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表中,深圳港成为重点推广船舶岸电、LNG动力拖轮应用的单位,而其他大部分珠三角港区只是鼓励对象。以上成就都意味着深圳港在绿色低碳港的建设上,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港区。
持续改革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
2014年乃至可预期的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迹象虽有,但国内及国际经济强势反弹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深圳港在各亚洲港区,包括内陆各港区的追赶下,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起点上,深圳需要持续发挥改革创新的勇气,突破政策瓶颈,打造顺应国家战略的“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试验田,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等优势,深圳目前正借助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构建“湾区经济”。在港口转型升级方面,深圳积极推动政策突破,前海湾保税港区已运作多年,港口后方的物流园区业务稳定发展,为深圳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专家表示,未来深圳需要在继续推动政策突破、落实贸易便利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盐田综合保税区、深圳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申报进度和政策研究,挖掘新业务增量,依托深圳这一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和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联动优势,以及完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着力增强航运、贸易、金融集聚辐射功能。加强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国际中转比例,培育发展邮轮经济、游艇产业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提高港口经济附加值,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