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能解决港口能力过剩问题吗?
2016-04-11 09:26:24
Landbridge平台
去年下半年以来,环渤海各煤炭下水港纷纷祭起了降价的大旗,一时间是你也降来我也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半年多过去了,目前的港务港杂费只有最高峰时期的50%有的港口,已降到了每吨煤11元左右了。还会有更低吗?
恐怕是不会有了,因为现在中国的港口还没有全面智能化,翻车机房要人管,输煤皮带要人看,斗轮机要人开,水尺要人算,那个码头公司都有千人以上的员工,这些员工可不是机器人,要吃要喝要养家,每个月都得发工资,工资从哪来?都得从港务港杂费来,所以零费用是不可能的。前段时间与同行争论煤价究竟会降到多低的水平时,他们认为可以无限低,可以低到240元/T,他们的依据是08年时,煤价过了1000元,既然可以高到离谱的程度,所以低也可以低到离谱的程度。本人回答时说:宇宙的高度是无限的,可是地球的直径是固定的。争论立马就停了。生产是有成本的,长期低于成本出售自己的产品的现象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存在。所以说各港口用降价的办法来争夺货源是有限度的,目前的价格水平就是各港的底线了。
目前环渤海各港的价格战让人想起了从08年以来煤炭行业走过的路,所谓“让利不让市场”,打价格战,都想把别人打死,让自己活下来,结果黄金十年赚来的那些利润,全让价格战给消耗掉了,最后是对手活不下去了自己也快死了。回过头来想想,在自己手头现金还宽松的时候,不去打价格战,而是用这笔钱去做今天做的下岗分流工作,也不致于使煤炭行业处于今天这样如此困难、如此难堪、如此压力的境况。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环渤海各港不要重蹈煤炭行业的覆辙。
现在环渤海煤炭下水港的下水能力严重过剩是一个不用说明的事实,这个过剩的程度还会随着以下三个因素日益加重。
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用煤量的绝对量的减少。
二、随着高铁的发展,使以往客货两用的铁路可以增加更多的货运能力,同时随着东部产业往中西部的转移,煤炭运输距离缩短,使铁路直达运输的量增加。
三、2020年,蒙华铁路通车后,煤炭铁路直达运输就一定会成为中国煤炭物流的主要业态,届时,环渤海各港口的煤炭年下水总量将可能降到5亿吨以下,而目前环渤海各港的总能力接近12亿吨。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仅仅靠降价能解决港口的生存问题吗?显然是不行的。
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现在应该做以下几个工作:
一、兼并重组
将环渤海各港(不包括关外各港)依三条输港铁路的到达港为主体,组建成三大港务集团,也即依托大秦线的秦皇岛港集团,依托蒙冀铁路的曹妃甸港集团,依托朔黄铁路的黄骅港集团,其余无铁路之利的港口应退出煤炭下水业务。
二、即使组成了这三大集团,在这三大集团的范围内也仍然有大量的过剩产能,应考虑将这些过剩产能拆除,改变码头的用途,将煤炭码头变为散杂货,集装箱,液化天热气的装卸码头。
三、各港应协商形成共识,不是继续降低港务港杂费,而是适当调高港务港杂费,因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哪个港口也不可能长期坚持,所以必须将价格水平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四、立即着手员工的转岗培训,以应对未来港口业务转型的需要,要吸取煤炭行业在这方面的教训。
以上建议只是笔者的个人之见,提出来供大家商讨,煤炭下水港口的未来是不容乐观的,决不是打价格战可以打出一个光明的未来的。降价能解决港口能力过剩问题吗?
去年下半年以来,环渤海各煤炭下水港纷纷祭起了降价的大旗,一时间是你也降来我也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半年多过去了,目前的港务港杂费只有最高峰时期的50%有的港口,已降到了每吨煤11元左右了。还会有更低吗?
恐怕是不会有了,因为现在中国的港口还没有全面智能化,翻车机房要人管,输煤皮带要人看,斗轮机要人开,水尺要人算,那个码头公司都有千人以上的员工,这些员工可不是机器人,要吃要喝要养家,每个月都得发工资,工资从哪来?都得从港务港杂费来,所以零费用是不可能的。前段时间与同行争论煤价究竟会降到多低的水平时,他们认为可以无限低,可以低到240元/T,他们的依据是08年时,煤价过了1000元,既然可以高到离谱的程度,所以低也可以低到离谱的程度。本人回答时说:宇宙的高度是无限的,可是地球的直径是固定的。争论立马就停了。生产是有成本的,长期低于成本出售自己的产品的现象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存在。所以说各港口用降价的办法来争夺货源是有限度的,目前的价格水平就是各港的底线了。
目前环渤海各港的价格战让人想起了从08年以来煤炭行业走过的路,所谓“让利不让市场”,打价格战,都想把别人打死,让自己活下来,结果黄金十年赚来的那些利润,全让价格战给消耗掉了,最后是对手活不下去了自己也快死了。回过头来想想,在自己手头现金还宽松的时候,不去打价格战,而是用这笔钱去做今天做的下岗分流工作,也不致于使煤炭行业处于今天这样如此困难、如此难堪、如此压力的境况。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环渤海各港不要重蹈煤炭行业的覆辙。
现在环渤海煤炭下水港的下水能力严重过剩是一个不用说明的事实,这个过剩的程度还会随着以下三个因素日益加重。
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用煤量的绝对量的减少。
二、随着高铁的发展,使以往客货两用的铁路可以增加更多的货运能力,同时随着东部产业往中西部的转移,煤炭运输距离缩短,使铁路直达运输的量增加。
三、2020年,蒙华铁路通车后,煤炭铁路直达运输就一定会成为中国煤炭物流的主要业态,届时,环渤海各港口的煤炭年下水总量将可能降到5亿吨以下,而目前环渤海各港的总能力接近12亿吨。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仅仅靠降价能解决港口的生存问题吗?显然是不行的。
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现在应该做以下几个工作:
一、兼并重组
将环渤海各港(不包括关外各港)依三条输港铁路的到达港为主体,组建成三大港务集团,也即依托大秦线的秦皇岛港集团,依托蒙冀铁路的曹妃甸港集团,依托朔黄铁路的黄骅港集团,其余无铁路之利的港口应退出煤炭下水业务。
二、即使组成了这三大集团,在这三大集团的范围内也仍然有大量的过剩产能,应考虑将这些过剩产能拆除,改变码头的用途,将煤炭码头变为散杂货,集装箱,液化天热气的装卸码头。
三、各港应协商形成共识,不是继续降低港务港杂费,而是适当调高港务港杂费,因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哪个港口也不可能长期坚持,所以必须将价格水平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四、立即着手员工的转岗培训,以应对未来港口业务转型的需要,要吸取煤炭行业在这方面的教训。
以上建议只是笔者的个人之见,提出来供大家商讨,煤炭下水港口的未来是不容乐观的,决不是打价格战可以打出一个光明的未来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无界铁路集卡车队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全民时代(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UAB ADR8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山东亚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