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助推“一带一路”
2017-02-07 09:37:20
Landbridge平台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背景下,金融如何支持“一带一路”?本文分享一下我的研究心得,尤其是对开发性金融的理解。
背景:世界经济疲软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延续了较为疲软的态势,整体情况弱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屡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约2.8%,为近20年来最低。总体上,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发达经济体内部、新兴经济体内部,以及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资本跨境流动比较频繁,民粹主义导致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趋于复杂。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它解决了过去全球化方式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负面影响问题,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金融的作用
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支撑作用。金融可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促进资本在短期间内快速增加和集聚,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瓶颈,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二是优化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是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千差万别,可以充分利用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三是服务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计价、融资、汇兑、结算、套期保值、保险等金融支持,金融部门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币种,相互之间的金融沟通协调并不十分发达,从而产生了货币合作的需求。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应当鼓励使用本币结算和融资,以防范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为支持本币结算和融资,货币当局之间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参与区域和双边金融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银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与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进行的货币互换有所不同,除在危机时期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如果双方企业需要对方经济体货币,可以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商业银行再向中央银行提出申请,中央银行之间动用双边本币互换。通过货币互换,对方货币当局在获得人民币后,能够向商业银行并最终向本国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以支持从中国内地进口商品。同样,该国或地区向中国出口也可直接收取人民币。
通过这种货币互换安排,能够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推动双边与多边的贸易增长。同时,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提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本币的使用,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直接投资发展。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6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额度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年9月末,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210.99亿元,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10.36亿美元,未来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
开发性金融独具优势
开发性金融介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
从市场失灵来看,表现为不盈利或商业性金融机构认为不盈利,会出现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做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信息不对称,一些项目和企业可能风险不高,但商业性金融机构由于不掌握充分信息,认为存在很大风险,过高估计了风险。二是顺周期和短期化行为,一些项目期限较长,商业性金融机构基于期限匹配和资本占用原因,不愿意提供融资。三是规模效应,对一些项目而言,在融资支持的初期可能不盈利,但在持续支持下,其规模超过某一临界点,就会出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从长期和整体看可以实现盈利。
从政府失灵角度看,部分项目虽然短期可能不盈利,将来是有盈利的,如果政府补贴会在长期形成过高的盈利,对商业性金融形成不公平竞争,由此形成政府失灵。
应对上述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情形,并不需要政策性金融,而开发性金融则可以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矫正市场失灵。
综合分析,开发性金融具备独特优势。一是开发性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优势。开发性金融与规划相配套,和政府密切合作,信息掌握较为完全,有利于做出科学判断。二是开发性金融的规模效应优势,从而可以形成集聚优势,在比较大的地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基础设施相关配套,形成合力。三是开发性金融在政府支持下具备独特的跨周期优势,可以有效避免商业性金融的顺周期问题。
未来,开发性金融的发展空间广阔。开发性金融和经济发展特定阶段密切相关。对中国来说,大规模开发的阶段仍然相当漫长。中国城乡、区域、产业三大结构调整的潜力巨大。此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和经济追赶效应相关的投资需求仍然较强。从全球角度看,与发达经济体相比,非洲、拉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很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也意味着具有较高的潜在投资回报率,开发性金融大有可为。
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在全球进行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但大规模开展开发性金融则是中国的创新,在这方面国家开发银行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中长期信贷银行和债券银行。开发性金融要取得成功,政府应当提供支持,建立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从负债方看,给予开发性金融长期国家信用支持。从资本看,建立可持续的合格资本金补充机制。开发性金融机构同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都需要尊重资本金约束,要求资本金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并且能为实现利润做出贡献。由于开发性金融机构为支持大规模开发,其资产需要保持较高的增速,相应地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合格资本金补充机制。从融资成本看,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开发性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
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大有所为。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项目规模大、期限长,存在市场失灵,完全通过商业金融提供融资支持不现实。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项目未来可能实现盈利,因此也有政府失灵现象,不适合完全采取无偿援助或者政策性金融的方式。因此“一带一路”的特点和开发性金融的逻辑正好是匹配的,其核心在于开发性金融要凭借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周期”,在中长期实现盈利。
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中开发性金融需要加强合作。
一是中国可以将开发性金融的经验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分享,促进其他国家开发性金融的发展。二是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就是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三是开发性金融可以和商业性金融合作。开发性金融主要发挥起引领作用,当实现盈利后,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将部分融资转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将退出的资金继续用于其他开发性金融项目,实现资金的良性周转。四是倡议探索开发性金融的国际最佳实践。按照“最低标准,最佳实践”的原则,将开发性金融的一些要点,如规划先行、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政策支持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推动全球化过程中,为全球金融发展分享中国智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