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大陆桥市场
2012-07-16 10:45:10
Landbridge平台
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山东)研讨会会议文章
建立完善的大陆桥市场
更新大陆桥经济发展理念
民盟连云港市委员会
因沟通连接两个海洋而诞生了大陆桥,所以说大陆桥经济是海洋经济的延伸,然而陆桥经济的快速崛起,大陆桥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货代物流运输产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布局曾经历了“江河经济时代”、海洋经济时代,如今的“陆桥经济时代” 为人类社会的的生存发展空间布局迎来了“第三个时代”。大陆桥是经济的产物或者说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产物,那么它就应有其经济发展的规律,应该有它的市场,多年来虽然陆桥经济如火如荼,但对于大陆桥市场的研究尚不多见,在这里,我们以经济的视野研究大陆桥。以市场的视角审视大陆桥,以行业的视点看待大陆桥,借此探讨建立完善的大陆桥市场,更新大陆桥经济发展理念。
一、以经济的视野研究大陆桥
(一)大陆桥的诞生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大陆桥(Land bridge)是指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陆上通道,是横贯大陆的、以陆路为骨干的、避开海上绕道运输的便捷运输大通道。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海陆联运,缩短运输里程。
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一条大陆桥是“北美大陆桥”,它东起纽约,西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全长4500公里,它东接大西洋,西连太平洋,它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为了加速发展美国西部地区经济, 缩短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水域之间的距离,省却货物水路绕道巴拿马运河的麻烦,把铁路线不断向西延伸而形成的。东起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西止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长1000公里,联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水域的“南美大陆桥”,也是为了有利于南美诸国间的协作,促进经济开发而诞生的。东起俄罗斯东方港,西至俄芬(芬兰)、俄白(白俄罗斯)、俄乌(乌克兰)和俄哈(哈萨克斯坦)边界,过境欧洲和中亚等国家,全长1.3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被称为亚欧第一大陆桥。它的诞生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产物。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发展很快。但由于运输能力易受冬季严寒影响,港口有数月冰封期、运输时间不稳定、来回运量不平衡以及设备陈旧等原因,经济效益下滑,这也促成了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
1990年9月,中国铁路与哈萨克铁路在德鲁日巴站正式接轨,标志着东起中国的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837km(中国境内4143kmn),途径中国、哈萨克斯但、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荷兰7个国家,可辐射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亚欧大陆桥贯通。1991年7月20日开办了新疆一哈萨克斯但的临时边贸货物运输。1992年12月1日由连云港发出首列国际集装箱联运“东方特别快车”,经陇海、兰新铁路,西出边境站阿拉山口,分别运送至阿拉木图、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正式开始。
纵观大陆桥发展的历程,无论北美大陆桥、南美大陆桥,还是亚欧大陆桥乃至南亚大陆桥以及一些小路桥、微陆桥,他们都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诞生和发展的。
(二)“大陆桥”理论的建立是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成果
最早关于“陆桥”的认识还只是一个运输方式的概念,特别是在早期的北美“大陆桥”运输线(包括美国大陆桥运输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主要是利用海路运输到北美西海岸,再经由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陆运到北美东海岸,再经海路运箱到欧洲的“海—陆—海”运输结构,尽管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但对其理论研究仅仅在于国际货物运输领域,应该说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大陆桥经济理论。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刮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了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开始关注“大陆桥”并开始了大陆桥经济理论的研究。早在刚开放的1984年,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特别是连云港市的专家就提出打通北疆铁路,连接当时苏联的土西铁路,构筑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时称新海大陆桥)的构想。连云港的学者与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新海大陆桥的运输前期研究》和《新海大陆桥东端桥头堡——连云港》等课题的研究;撰写出版了《新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方略》、《亚欧新海大陆桥研究》、《连云港市开放型经济战略纵论》、《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新亚欧大陆桥与苏北的振兴》等几十部专著;创办了我国第一份研究新亚欧大陆桥的期刊《大陆桥经济》。著名学者罗栋生先生,提出了陆桥理论研究中著名的“三个经济时代”(江河经济时代、海洋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三大”(大港、大市、大陆桥)等理论,奠定了中国陆桥理论研究的基础。他的专著《第三个时代》成为中国陆桥理论研究的扛鼎之作。
回视有关大陆桥理论研究的情况,毫无疑问都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发展,无论是东方桥头堡理论探索,对大陆桥“性质的跨国性、运输的经济性、运行的特殊性”(古龙高语)研究,还是沿线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发展辐射、优势比较、资源禀赋经济增长极乃至区域经济带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考量,其理论支撑都是建立是区域经济理论基础上的,陆桥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无疑是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成果。
(三) 大陆桥事业发展的基点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进步
回顾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北美大陆桥的发展,它的两条运输线路:一条是从西部太平洋沿岸至东部大西洋沿岸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另一条是从西部太平洋沿岸至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这两条运输线的开通,对巴拿马运河的冲击很大,由于它可以避开巴拿马运河宽度的限制,许多海运承运人开始建造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增加单艘集装箱船的载运箱量,放弃使用巴拿马运河,使集装箱国际海上运输的效率更为提高。小陆桥运输刺激美国铁路发展了双层集装箱列车与超长列车,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据称,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双层集装箱列车,每标准箱成本,比单层列车节省 1/3 。采用大陆桥运输方式,使海运和陆运结合起来,不仅达到了运输迅速、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还促进了物流运输经济发展方式的进步 。
在看目前最年轻的新亚欧大陆桥,开通20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陆桥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只有短短的20年,中国大陆桥事业穿越了历史时空,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一项事业。因为,大陆桥事业的发展,始终立足于大陆桥沿线,始终立足于大陆桥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初期,仅停留在以陇海兰新经济带为载体的沿线城市民间组织“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协作的层面,所有活动都是地方行为。到了九十年代逐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规划成为中央和政府的行为。1995年,中国政府把沿桥(中国段)可持续发展列入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同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建设”中首次提出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若干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包括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的东南沿海经济区,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亚欧大陆桥和京九等铁路大干线为纽带的经济带。中央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依托欧亚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国务院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也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陇海铁路线……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它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从我国生产力布局来看,有两大东西走向的开发轴线,一条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形复杂,向西辐射达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另一条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沿线地势相对平缓,向西可以连接中亚、欧洲,在国内可覆盖整个青藏高原。新亚欧大陆桥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对促进西北大开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直接贯通陕西、甘肃和新疆,通过包兰线和兰青线辐射到宁夏和青海,整个西北都是大陆桥的直接辐射区。大陆桥沿线许多大中城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直接联系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窗口,对于陆桥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大大增强。目前,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无疑是横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新亚欧大陆桥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通过大陆桥,促进东中西部之间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商品的交流与合作。
无论是北美陆桥运输、第一条亚欧大陆桥还是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基点立足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才带来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进步。
二、以市场的视角审视大陆桥
(一)用市场理念来看待“大陆桥”是否构成市场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的产物。传统意义上市场是用来交换的场所,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成为一个多重含义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认为,市场以社会为核心,而且通常位于某个特定的场所。他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这样描述:“只要哪怕仅仅在一个方面多数的交换竞争者在竞争交换机会,就应该说是一种市场。交换竞争者在地点上云集于区域性市场,远距离流通市场(年市、博览会)、商人市场(交易所),这仅仅是市场形成的最彻底的形式。诚然,只有当市场的特殊现象即讨价还价充分发展时,才能出现这种形式”。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哪里有竞争,哪里就存在市场,即使是单边的竞争。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马歇尔和新蒂格勒都认为市场是一个区域,其中买者和卖者彼此间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非常紧密。市场导致了供需双方的一种交易关系,而交易意味着双方或多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财富或机会的交换。
现代市场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国家。在韦伯看来,市场也是一种秩序性的产物,即一定共同体成员主观上认可的一整套观念。这种共同体影响着成员们的行为。某个特殊市场也许受制于某规范体系。它是由市场参与者自主同意,或由许多不同的共同体之一设置的。
我们用市场的理念来看待一下新亚欧大陆桥(下文的大陆桥专指新亚欧大陆桥),看看是否构成市场。
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为沿桥国家和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对于促进陆桥经济走廊的形成,扩大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促进亚欧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进而开创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大陆桥给沿桥区域带来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因而,无论从理论层面研究,还是从实际运行、实践操作层面来看,都不可否认大陆桥以及围绕大陆桥运行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
(二)以市场的视角审视大陆桥
1、资源市场:大陆桥市场优势所在
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全长4131公里,贯穿中国东、中、西部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区),还影响到湖北、四川、内蒙等地区。这个地区人口约4亿,占全国的30%;国土面积36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的37%,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对大陆桥沿线地区进行的地质勘探和对两侧10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遥感勘测表明这一地带能源矿产资源相当富集,有开采价值的就达100多种,沿桥省区名列首位矿产有64种,其中保有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煤、铝、铜、镍、石棉等。铜、铂、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及石油、电力等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煤炭储量2000亿吨,石油储量数百亿吨,不仅在中国内部,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仅塔里木盒地油气总生成量就有300亿吨,相当于世界五大油田总和。该地带还有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畜牧业基地。旅游资源更丰富多彩,被誉为我国的“金腰带”;黄河为该区提供了最大的水资源补给,其中上游是水力资源的“富矿带”;煤炭、石油和黄河水力,资源构成了“中国能源之乡”。
如此富集的资源,正是大陆桥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大陆桥市场的优势所在。
2、物流市场:大陆桥市场发育的发动机
大陆桥的发展,其初衷就是方便物流运输,服务物流这一最原始的宗旨使得物流市场借助大陆桥实现了现代物流运行方式的变革,由于大陆桥的作用发挥,中国的物流业呈现出国际地位急剧上升、自身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因物流这一大陆桥最根本的市场,而带动着大陆桥市场发育的更加完善,大陆桥市场发展前途更加广阔。
(1)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政府出台了振兴物流规划,进一步强化政府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精心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发展基地。
(2)从沿线城市层面看,大陆桥沿线加快建立和发展基于城市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网络通道体系, 并积极发挥和利用交通优势,加快打造沿桥路段高效直通的快速通道;沿线各地积极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联大引强,重点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 扶持规模性物流企业发展, 为沿线地区的企业提供“一站式” 物流服务,促进陆桥物流联盟的形成;沿线城市每年都会安排一些大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并对物流企业在项目建设用地、配载运输车辆规费减免及企业运营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港口城市加大力度开拓沿桥腹地市场、在中西部积极投资建设无水港和物流工业园区。
(3)从腹地层面看。大陆桥腹地地区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加强与沿线沿桥地区及中心城市的物流合作,建立与大陆桥东部连云港、日照等港口城市的货代、转关和外运关系,构建物流效率通道。
(4)从企业层面看。沿桥众多物流企业(货主)、物流经营单位,包括多式联运在内的多种物流运行方式都是借助大陆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大物流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大物流和联运现代物流体系,整合资源,培育市场,积极打造物流航母。大陆桥物流联盟和众多大陆桥涉桥物流企业的努力,推进了物流企业传统仓储向现代物流的迈进,建成了具有仓储、运输、配送、分检、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物流设计和贸易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全新物流园区, 形成了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
3、经济园区:大陆桥长藤上结出的金瓜
新亚欧大陆桥连接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曾是全国重点工程及三线军工、重大企业集中布置地区,煤炭、石油、机械、航空、化工、电力、冶炼、纺织等产业具有可观的规模。科学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这些优势决定了该地带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所以新欧亚大陆桥的运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贯通20年来,依托大陆桥,在沿桥设立了许多相关的经济园区。中国经济园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有识之士想到:通过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发展思路。大陆桥沿线各地政府在宏观上认清国际产业发展转移的趋势,把握国家产业升级契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洞悉产业集聚成长壮大的机理,因势利导发展园区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垂直和水平整合。
中国园区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城市、再到西部整体的全国开花的过程。而园区的类型,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逐渐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应该说,中国的园区经济是和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同时起步的,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对园区经济的促进、带动功不可没。
中国园区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园区的各项指标上看,其已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园区内产业的不断集中再到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版图之中起到了“增长极”作用。园区同时也担负了中国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任,在对外出口、土地开发、吸引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园区经济成为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
俗话说,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适宜,资金就流向哪里。建起好园子,才能结出好果子。一般说来,经济园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业园区,一方面是商务园区。大陆桥运营的发展需求,使得最近一两年内,经济园区又引入了物流园区的概念,尤其是2009年3月以来,因为国家出台的《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对物流园区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促进影响。同时,经济园区也包括保税等元素。
2009年6月,国家连续批准了大陆桥沿线的东部和中部两个国家级发展战略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大陆桥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目前还将有其他一些涉桥的经济区域规划会进入国家决策层的议事日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建起了无数个工业园区、商务园区、高新产业区、生态园区、无水港务区、现代物流园区等等,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落户,规模企业的增资扩产,大陆桥沿线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园区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也为大陆桥区域经济超常规发展搭建了一块跳板!
经济园区成为大陆桥长藤上结出的名副其实的金瓜。
4、旅游市场:实现大陆桥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经济化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历史久远,文化灿烂,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文化遗产与自然风景齐备,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大漠草原与森林山川并存,中华文明的深厚和博大全部集中在这条20世纪的“新丝绸之路”上。从西域边陲到黄海之滨绚丽缤纷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古今经贸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历史足迹,使得大陆桥沿线旅游市场发展有着极大的潜力和空间。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陇海兰新沿线城市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深入整合线路,有力地促进了沿线旅游的大发展。如洛阳古都游、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马俑、徐州两汉文化、连云港滨海风光等,都已成为沿线旅游业的精品和龙头项目,为沿线旅游合作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陇海兰新线区域跨度大,只有通过联动开发,高水平整合,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将沿线旅游之路打造成美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国际旅游名片。
加大沿桥旅游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发和完善大陆桥旅游市场,能够很好地实现大陆桥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经济化。
(三)“大陆桥”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大陆桥”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这一体系包含着物质载体的资源市场、物流市场、经济园区市场、旅游市场,也包含着费物质载体的信息市场、文化市场、资金市场……
当我们以以“市场”的视角来审视大陆桥,将可以开掘出大陆桥发展的新视野,通过大陆桥市场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大陆桥事业的发展。
大陆桥沿线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大陆桥“资源市场”,这是大陆桥市场优势所在;日益繁荣的大陆桥国际货代物流市场,这是大陆桥市场发育的发动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正是从大陆桥这根长藤上结出的金瓜;沿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大陆桥旅游市场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使得大陆桥旅游成为大陆桥区域文化经济化的典范。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大陆桥”这一市场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陆桥成为环绕全球市场的黄金链条。
三、以行业的视点看待大陆桥
(一)大陆桥市场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作为一种市场存在,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这是经济发展牢不可破的真理。如今,经过20年的发展,新亚欧大陆桥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这一体系要想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国家商务部、铁道部等部位组建了国家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成立了协调机制办公室。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各成员部委为沿线地区均做了很多实际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再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各有关城市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获益。应该说协调机制在大陆桥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这个机制毕竟是一个带有政府色彩的行政机制。由于大陆桥本身的特点,沿线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对大陆桥存在较强的依赖性,都需要通过这条“航道”扬帆起航。如前文所述,大陆桥市场的发展、涉桥行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建立一个与大陆桥市场运行相适应的行业发展机制。
以大陆桥现代物流业而言,根据世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管理体制及市场机制等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上存在许多属于机制上的问题。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更不要说在当下油价飞涨的情况下。因而,如何发展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我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上述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国际集装箱运输虽然以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为主体,但是,涉及不少行业,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而,迫切需要建立国家集装箱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应建立一个由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协调机构或机制,统筹协调宏观层面及具体多式联运交叉业务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在运输过程中,加强港口、航运、铁路、公路、联检等单位、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有效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市场,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王明志就认为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方向,应朝着两大方面努力: 一是要努力推进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综合集装箱运输网络,把国内和国际的集装箱运输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区域内公路、铁路、海运集装箱运输依托港口完善联运体系。二是要努力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包括制定统一的集装箱技术标准,统一运输单证,完善操作过程,建立互通的信息化渠道,制定规范的联运程序,简化联运手续,建立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政策、联检机制、协调机构等,使不同运输方式真正能够实现无缝衔接。
以全球眼光分析国际运输市场形势,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细致运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加快推进硬件建设、市场培育和结构调整,必将使得我国海运集装箱运输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以园区经济而言,通过政府的产业引导和科学规划来进行重点产业选择,并促其向集群式发展,避免出现中国国内许多园区群而不聚的现象,影响集群效应;通过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来控制产业集群的外部负效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政府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行和调节的规则体系,在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信用,保护包括私人财产在内的各类资源产权,消除市场进出壁垒,制定入园企业规则,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公平竞争和安全有效的生产和工作环境,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
以资源市场而言,如今大陆桥沿线资源市场确实存在破坏性应用问题,亟待规范。需要把协调机制、相关方面的职责、权利、义务及操作规程等整合在一起,规范约束相关方面的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行业的视点看待大陆桥,大陆桥市场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作为市场的载体:大陆桥成为环绕全球市场的黄金链条
新亚欧大陆桥这一铁路大动脉,作为大陆桥市场的载体,正在发挥着积极而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际角度看,通过大陆桥这一载体,沿桥各地区融入新亚欧大陆桥后,将以更加迅速的步伐向西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在与中东、东亚、欧洲的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独特优势。融入新亚欧大陆桥后,将打破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能够迅速融入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去,实现大陆桥沿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通过大陆桥这一载体,加强沿桥区域经济的互动与合作是沿桥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沿桥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后劲,目前来看,“区域发展战略”的协调互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态势。
从国内角度看,通过大陆桥这一载体,沿线地区可以更加紧密地融入东西部物资、商贸往来;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将获得交通上的便利。一根金腰带把中国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紧紧“栓”在了一起。
我国东部沿海港口群为新亚欧大陆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点,充分利用大陆桥综合运输优势,以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平台的建设为核心, 以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为重点, 以市域配送物流为补充,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在大陆桥桥头堡和相关节点地区,建立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及地区性物流枢纽。
随着大陆桥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陆桥沿线地区政府、涉桥企业联手开拓共同的市场、创造共同的品牌影响力;联手共同争取国家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扶持;建立相互间交流、对话、借鉴、合作促进的平台和机制;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联手推动和创造共同的公共支撑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分工,建立公共约束机制。加强沿桥国家和地区间政治、经济、科技合作与交流,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变,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经济带整体的国际竞争优势地位;建立大陆桥市场信息平台,进一步发展沿桥的市场意义上的合作,使大陆桥市场运行更加畅达、市场发育更加健康,大陆桥经济运行成本更加降低。
因此,无论以事业的角度还是站在行业的视点上,作为市场的载体的大陆桥,已经成为环绕全球市场的黄金链条。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