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口岸:全力开创大开放、强辐射、高效率的口岸发展新局面
2013-07-18 13:28:26
Landbridge平台
卢新民副秘书长赴董家口港区调研
青岛口岸黄岛通关中心启用
青岛至新加坡首航仪式
全力做好邮轮通关保障工作
中海油、招商国际码头开放验收会议
口岸是国家设立的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出入境人流、物流等交汇的通道和枢纽。青岛拥有海港、空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外向型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口岸发展最给力
“十一五”期间,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青岛口岸实现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水平。
截至2009年,青岛海港口岸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较“十五”期末增长68%,居全国第5位。其中,外贸吞吐量2亿吨,较“十五”期末增长56%,居全国第3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较“十五”期末增长62%,居全国第5位。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前10强。空港口岸出入境人数136万人次,较“十五”期末增长20%,居全国第6位。
“十一五”期间,青岛海港口岸共开放启用码头泊位24个,同比“十五”期间剧增230%,新增吞吐能力36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000万标准箱,是口岸历史上开放程度最高的时期。
青岛空港口岸完成机场二期国际航站楼建设,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1条,同比“十五”期间增长120%,是历年开通国际新航线最多的时期,其中直飞客运航线6条,货运航线2条,国际联程航线3条,国际航线延伸至欧洲、美洲、大洋洲及东南亚等地。
青岛口岸保税物流功能更为完善。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保税物流中心(B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等先后获批设立并封关运作,促进了以保税物流为特色的口岸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青岛口岸启动并实施了政府推进、企业参与、项目运作、资本保障的口岸跨区域合作战略,先后与新疆、河南、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等23个省区建立了区域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以青岛口岸为出海口,覆盖沿黄流域、西北、东北、西南等广大地区的物流网络。2009年,青岛口岸海铁联运集装箱达到18万标准箱,陆桥联运发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位居首位。
青岛口岸还积极开发国际物流新战略,大力拓展中韩整车物流直通业务,与韩国交通部签署了中韩整车物流谅解备忘录,打通了青岛与韩国仁川之间陆海空联运的国际物流新通道,有力的促进了青韩两地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2009年实现整车运输15车次,货值1300万美元。
“十一五”期间,青岛口岸着力加强了口岸运行的组织、协调和有序运转,深入实施大通关战略,改革通关模式,优化通关流程,实施便捷通关新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口岸通关环境。建成并启用了青岛口岸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各查验单位实行集中联检办公,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了虚拟平台向实体平台的全面升级;在全国口岸率先推出了国际航行船舶“在港非作业零待时”通关新举措,有效降低了航运成本;在空港口岸推行了开放式通关,使旅客通关更加高效便捷;完善“移动口岸”机制,创新了海港口岸国际邮轮通关监管模式,圆满完成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多国海军活动等一系列口岸重大赛事和活动的通关保障工作,赢得了多方赞誉。在世界银行近年发布的《中国120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中,青岛口岸通关效率位居环渤海地区第一位。
“十二五”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十二五”期间,青岛口岸将紧紧围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以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着力构筑口岸海陆空立体式、强辐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框架,到2015年,基本形成“三大体系”:科学合理的口岸开放与国际物流体系;便捷高效的通关监管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口岸电子信息化体系。
青岛口岸继续抓好口岸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前湾保税港区二期封关验收、董家口港区一类口岸开放和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铁跨境集疏运项目,构建青岛市口岸开放新格局。
青岛口岸推进口岸扩大开放,抓好海港口岸新建码头泊位的对外启用,拓展口岸发展空间;突出抓好空港口岸国际新航线,特别是直飞欧美新航线的开辟,推进区域型国际枢纽空港建设,提升口岸开放能级;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完善区域通关合作机制,搞好一站式通关服务,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深化大通关改革,努力提升口岸整体服务水平。
作为国内第二大外贸港,青岛港早在2009年便提出了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一规划也明确提出“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
常德传认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关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不过,在国内港口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青岛港仍需寻找一条直通东北亚的现实路径。
常德传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山东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港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省是我国北方唯一拥有三个2亿吨大港的省份,2010年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6亿吨,外贸吞吐量达到4.1亿吨。
其中,青岛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0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3.5亿吨,居世界第七,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1201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八,是上海以北的东北亚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在港口资产方面,青岛港的总资产已从2005年末的139亿元,上升到目前的270多亿元。2009年,青岛港集团提前17年还清外债,实现了“零负债”经营。
常德传称,“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确保港口吞吐量每年递增8%,集装箱递增10%。其中,2011年,青岛港定标集装箱完成1320万标准箱。
同时,为了提升竞争力和港口容量,常德传称,青岛港已经决定投入300亿元资金,用于青岛港所辖的第四大港区董家港的建设,力争在3至5年内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到2015年,青岛港将实现吞吐量6亿吨,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常德传还称,青岛港集团的总收入,未来5年要实现年均递增18%,到“十二五”末,将达到262亿元的水平,继续保持全国500强的地位。目前,青岛港已经和日照、威海等港口成立了基于集装箱贸易的合资公司。据了解,青岛港集团旗下共有22家基于合资、合作的合资公司。同时,为了增加货源,青岛港决定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每年吸引10至20家国际知名的物流商、贸易商、采购商进入青岛保税港区,并将加密航班,每年要确保新增航线30条,航班100次以上。
在拓展腹地方面,青岛港将近一步加大合资合作力度,每年增加3~5个无水港,逐步实现内陆无水港的规模化布局,强化与内陆无水港和铁路中心站对接,构架青岛港在内陆的货源集散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