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陆桥文库

广告宣传与业务推介,手机及微信:13951259812

建设徐圩新区国家级 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2013-08-04 10:42:15
Landbridge平台

——江苏沿海开发新趋势系列研究之三
徐圩新区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作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已经写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徐圩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是挑战,也是趋势;是地区发展,更是国家战略。
 
为什么要把徐圩新区创建为示范区
 
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命题的提出,既有我们主观的美好意愿,也有徐圩新区产业构成的特殊性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给我们提出的必须解决的现实因素。
徐圩新区的总体战略定位已经初步确定为:立足深水港口,依托陆桥经济带,面向东北亚,融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和淮海经济区,构筑国家东中西合作发展示范区和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打造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徐圩新区的产业重点为:发展石化、冶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然而,石化、冶金等产业又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是“负外部性”很强的产业。因此,在徐圩新区的发展中,一方面,石化、冶金等产业是徐圩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徐圩新区“打造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支柱产业的“负外部性”对徐圩新区的“国家战略”又形成了巨大挑战。
循环经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物质不断循环利用,让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零排放)或者只产生很少(少排放)的废弃物,在根本上消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因此,循环经济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负外部性的治理方法,使人们对污染物、废弃物的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产生负外部性的物品也可以有好的一面,在别的地方可以加以利用。对排放物的再生化、再利用不仅能从本质上缓解环境压力,还能解决目前各种能源短缺困难。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命题,将有效解决徐圩新区发展中支柱产业“负外部性”问题。
 
循环经济示范区典型案例剖析
 
1.地区典型: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根据《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曹妃甸将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以现代物流、精品钢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能源、矿石等大宗能源原材料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循环经济已形成四条产业链:一是以精品钢为龙头的钢铁循环产业链。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实现源头资源消耗减量化。回收利用生产中的余热、余压、废气、废水及各种固体排放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资源化。二是以大型炼化为龙头的化工循环产业链。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和冀东油田发展聚合物、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及其下游产品;依托腹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炭码头发展煤化工;依托南堡盐场、三友集团和海水淡化工程,发展盐化工,形成企业间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互用,实现上下游企业间“无缝链接”和清洁生产。三是以重型装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利用精品钢基地提供的优质钢材,建设大型船舶、港口机械、石油钻探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一批大型、重型装备制造项目,发展港口机械、冶金、化工设备等新型装备制造业,逐步形成中国北方地区钢材与装备相互依存发展的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四是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码头、铁路、公路、管道、仓储等综合运输设施,发展以陆海联运为特点的物流服务业,建立服务“三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形成开放式、互通型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和服务系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
在区域层面,曹妃甸注重以生态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物质流循环和能量流的梯级利用。例如利用钢铁、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供给电厂,电厂生产的电力、热力用于保障钢铁、化工的需求;以钢铁企业产生的焦炉煤气和煤焦油为原料发展煤化工产业,电厂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作为盐化工的原料;发电厂的冷却余热用于发展海水养殖,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以降低淡水成本;电力、钢铁、化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用于生产新型建材等。通过生产项目的巧妙布局和现代技术工艺的链接组合,培育起钢铁、石化、电力等循环经济型产业链,进而构筑起以污染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最终形成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网络。
2.城市典型:天津循环经济之路
天津的循环经济建设已经从过去主要以示范园区示范为主,发展为向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铺展开来,从跳蚤市场到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从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到绿色办公的倡导等等,随着天津经济“动脉”产业逐渐强大,一个与之相应的庞大“静脉”产业也浮出水面。创造出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天津初步形成五种循环经济模式:一是子牙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子牙循环经济园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相当于一座城市矿山,每年仅再生铜产量就高达38万吨,与其他园区相比,子牙循环经济园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区联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园区内构成闭合环状结构,没有任何污染。二是生态城模式。生态城指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生态城项目,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理念加速建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之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生态城项目的实践与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三是天津开发区模式。天津开发区经过10年探索,现已建立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循环经济“泰达模式”。四是华苑产业区模式。华苑产业区以绿色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正在建立基于产业集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绿色能源、信息与软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五是临港工业区模式。临港工业区采用围海造陆开发模式,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打造绿色石化海洋化工区,建立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石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及以“水电汽气污”多联产项目为核心的公用工程循环经济体系。临港工业区正在探索建立以区域环境治理、清洁生产、污染物总量削减为目标的生态环保控制体系,最终实现废弃物固体资源化、液体减量化、气体无害化和废水零排放目标。 
“十二五”期间,天津将加快资源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升级。根据相关规划,天津市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循环经济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构建由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支撑、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现代资源回收产业。将重点支持静海子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国联报废机动车等5个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中心,武清雍阳等15个分拣中心项目建设。按照农村“三区”联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统筹子牙循环经济园区、子牙示范小城镇和绿化林带、林下经济的发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绿色、循环、节能理念,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循环经济园区。随着这些项目建成和循环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从点到面全面铺开,天津市静脉产业链将逐渐趋于完善。
3.企业典型:上海化工园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新路
上海化工区地处上海南端、杭州湾北岸,土地昂贵,商务成本高,又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但是,目前已成为全国集聚跨国化工企业最多、开放度最大的开发区之一。成功秘诀,是其探索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新路。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产业链形成于开工之始。即从招商引资开始,就精心编制了一条上、中、下游企业的一体化产业链。如中石化与英国BP公司合资的上海赛料90万吨乙烯工程居上游,中方与巴斯夫合资的联合异氰酸酯工程、德国拜耳公司聚碳酸酯等项目在中游,德固赛公司的精细化工诸项目在下游,各企业在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互供共享,改变了传统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家相互独立、资源浪费的旧貌。
二是生产流程依“邻居”而调整。如天原集团生产30万吨聚氯乙烯。按传统的生产模式是将20万吨的氯气与15万吨的乙烯反应生成,而现在20万吨氯气先送到巴斯夫公司生产出29万吨MDI/TDI,同时回收副产品氯化氢,再被送回天原公司,与乙烯“配对”生产出氯乙烯,这样实现了一份氯在两个企业“打两份工”,氯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污染却减半,成本可降低近3亿元。
三是“吃干榨尽”是追求的目标。对于园区内化工企业副产的蒸气回收,用于发电、供热,每年可发电量1亿千瓦时。并开启中水回用项目,将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至中水,回用供绿化喷灌、道路和车辆清洗、景观用水等。赛科在乙烯生产中产生的废焦油,被哥伦比亚化学公司引进,生产炭黑,用作汽车轮胎的添加材料;天原烧碱项目产生的盐泥,也被作为下家的原料,生产人行道板。正是这种一体化循环生产发展模式,使企业间资源利用最大化,能耗下降约30%,投资成本降低近半。
现在,上海化工区由于精打细算,通过上中下游产品链的合理规划布局,几乎所有化工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原料、能源,产生的副产品、废料、甚至废气,都要被多次利用,已成为“资源宝地”。在其170亿美元的总投资中,约80%投资项目具有上下游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超过80%。区内建设焚烧炉处理化工废料,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蒸气被回收用来发电;新建了一大片人工湿地,大部分工业废水将从废水处理厂流向湿地,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联合作用下再次净化,流回园区,循环利用。他们一方面加强公共工程建设,让各种废弃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另一方面,严把环保关。哪怕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化工区仍咬定一条:招商和布局都将紧密围绕石油化工的上下游链,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组织生产。
 
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
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理性思考
 
1.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必要性
徐圩新区是连云港“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载体,发展潜力巨大,对连云港乃至整个江苏沿海的发展大局影响深远。但徐圩目前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周边地区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何发挥后发优势谋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徐圩面前最关键的问题。《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求:“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建成长三角乃至东部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因此,徐圩发展循环经济是势之所趋。
首先,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是由建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战略的定位决定的。将徐圩新区建成“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必须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抓手,通过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拔高产业发展层次等方式提高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的相容性,打造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集群与绿色的重工业集聚区,把发展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作为提升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基地的软实力与竞争力。
其次,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是由徐圩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徐圩新区的主导产业是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具有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三高”特征,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循环经济推广落实的重点产业和核心领域;另外国家政策上也鼓励淘汰传统重化产业的分散落后产能,新建体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的先进项目。为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协调以及节约资源、能源与保护环境,徐圩新区发展钢铁和石化产业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利用相关产业间的关联性,最大限度上实现产业间资源与能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保证这些传统重化产业达到相关国内外先进清洁生产标准,从而为徐圩发展钢铁、石化产业赢得政策支持。
再次,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是由徐圩新区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的刚性要求决定的。徐圩近岸黄海属于半封闭海,虽比近封闭海如渤海湾海洋环境容量要大,但比陆缘海(东海)、陆缘海盆(南海)环境容量要小,片区海洋环境容量仍相对有限。目前片区及周边地区各种污染物通过排淡河、善后河、灌河等入海河流进入黄海后,受潮滩上涨落潮流的不对称性的不利影响以及海洋潮汐的洄流作用,已在徐圩新区附近海域聚集和沉积,加上核电站温排水的叠加影响,剩余环境容量已较少。因此环保优先政策不允许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在有限海洋环境容量的支撑下,徐圩新区只有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才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可行性。
2.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可行性
首先,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符合国家与江苏省的政策要求。
2007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亲临连云港视察慰问,表示要把连云港的发展放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考虑;2007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专题讨论连云港的会议上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振兴连云港。”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连云港、温州等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江苏沿海、东陇海沿线、浙江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发展。2009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也明确表示“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连云港徐圩港区等港区为重要节点,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构建海洋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提升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支撑点”的政策。因此,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对连云港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利于连云港能够获得更多人才、资金、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而徐圩也因连云港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实惠。
其次,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符合已形成共识。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符合已形成共识,特别是徐圩新区的领导班子,在2009年3月召开的连云港市委常委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将徐圩新区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后,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徐圩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研究和建设,认识到只有走循环经济道路,才能实现徐圩跨越式发展。在徐圩新区总规及相关详规将要求其充分吸收本循环经济研究报告的成果和结论,重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相关规划内容,并在日后的招商、建设和管理中严格认真执行。徐圩开发建设指挥部领导对于循环经济研究的高度重视为徐圩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再次,徐圩新区已开展了扎实的前期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徐圩新区的《连云港徐圩项目运营策略与启动建议》、《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战略定位及概念规划》、《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送审稿)》、《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概念规划》、《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综合交通规划》、《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物流用地规划研究报告》等规划中所确定的徐圩开发和建设模式、炼油及石油中下游产业布局、炼钢及钢铁中下游装备制造业布局、整体煤气化循环发电(IGCC)项目以及绿色物流产业等均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内涵。
在时间跨度上,徐圩新区提出用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型示范企业、ISO140001企业,主要以钢铁、石化、IGCC多联产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构建与完善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利用5年的时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力争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等指标达到本研究所确定的标准要求,实现节能、降耗、减污“三赢”。建立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
 
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
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路径研究
 
1.以大项目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共生,构建循环产业链
以大项目为主导。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循环经济示范区均视项目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初期先上一批主导性、关联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例如曹妃甸工业区选择具有明显规模经济效应的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重工业作为园区内保增长、促就业的支撑工业,同时也优化产业结构,引入增强园区发展后劲的关键企业,并且在招商时倾向于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国际500强、国内100强,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国有重点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华润、大唐、中钢等央企。徐圩新区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努力把自身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当中,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以此加快徐圩产业集聚和成群发展。
大中小企业共生,构建循环产业链。微观层面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尽管能够实现单个企业的达标排放,但因受到技术工艺的限制,企业内循环成本较高。先行地区的循环经济实践证明,要提升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必须构建起以少数大企业为龙头和大量中小企业循环配套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因此,徐圩新区在大力引进主导性、关联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的同时,应根据循环产业链要求,注重引进和发展补链企业,形成企业间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互用,实现上下游企业间“无缝链接”,构建徐圩产业内部、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共生网络。
2.坚持绿色招商,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区域环境风险
要坚持绿色招商,做好招商选资。坚持发展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技术档次属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优先发展无污染和轻污染的工业,鼓励符合产业链要求和循环经济原则的生态型项目,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坚决拒之门外。有目的地引进研发机构、产业配套企业、资源回收企业等补链项目,将开发区生态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集聚度。
要重视基础设施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先行。循环经济示范区都在建设初期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如造地工程、港口工程、污水处理厂、市政管网工程(包括供水管网、污水管网、供热管网、供气管网等)、道路和绿化工程、标准厂房建设工程、电网工程、综合服务区配套工程、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等,以此优化投资环境,为产业聚集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徐圩新区在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初期应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用有限的资金重点完成基础设施配套,优先安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除常规的污水管网、固废处理、集中供热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中水回用管网和设备、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管网以及设备、煤气回收利用管网和设备等),为项目引进、建设、投产提供绿色承载平台。
要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保证园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合法有序。加大园区环境管理及执法力度,首先要严把企业入园关,明确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管理要求,坚持入园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和备案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对污染环境新项目的控制。协调配合市区环境保护局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提高设施运行率和治理效果。同时强化日常监管,高度重视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掌握企业生产、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促进企业的污染治理。
3.围绕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突出绿色理念,实现科学发展
要把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规划关、准入关、环保关“三个关口”,明确发展定位,是筑牢循环经济发展产业之基的根本举措。徐圩新区要编制产业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推行新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确保在产业园区建设中,按照产业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最大化利用。要建立投资项目节约能源评估与审查机制,组建专家组,与管理机构一道对新建投资项目进行能源对标评估审查,把好产业项目的准入关。新区对投资项目能耗达不到该行业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不管投资额多大,预期效益多高,一律不予批准。要加强环保监控的科技手段,对开工生产和在建企业安装污水电子监控装置,实现企业污水排放的全天候监控。要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危废处置中心建设,对污水和固体废物进行有效治理,实现零排放。
要构建企业内部的“微循环”、企业间的“小循环”、园区间的“中循环”和整个徐圩新区的“大循环”等四个层面的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通过推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环节间以节能、降耗、废物再利用、零排放为内容的循环模式,实现企业内部的“微循环”。要利用产品的关联性将相关企业组聚在一起,使资源、产品、废弃物在企业之间循环利用,形成产品流或废物流,构筑起企业间的“小循环”。要通过做好各个园区之间的规划,引导产业延伸和耦合,使资源在不同企业、产业之间充分利用,实现园区之间的“中循环”。不同企业和产业之间,要在共享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能大幅度节约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最后是建立起新区整个层面的“大循环”,把所有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二氧化硫、废渣、废水等有害环境的排放物进行最广泛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废物、对外有害物全部在新区内封闭循环,不外排。
要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保障、项目储备和考核监管等方面的措施,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制定促进企业强化节能环保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投资准入、财税优惠、价格调节、土地供给等政策层面,激励企业自觉节约并循环利用资源。加大对列入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示范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新区要建立专家库,储备各类专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建立节能技术进步项目库,储备节能、循环经济方面的技术进步项目。要建立考核监管机制,对循环经济企业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每年的考核抽查结果进行汇总,实行星级评定,根据考核情况对企业兑现奖惩措施。
要形成工业、农业、社会循环经济的完整体系,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性。
4.争取外部支持
为了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落实,一定要争取外部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要适当提出对于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供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政府参考。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
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徐圩新区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应提供以下支持:一是将徐圩新区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二要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徐圩新区的实际,制订促进徐圩新区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推进钢铁、石化重点产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践;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典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促使企业和社会资本向徐圩循环经济领域聚集;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要形成有利于示范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四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利于徐圩新区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五要依靠企业自愿行为,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建设示范区;六要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培训,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徐圩新区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具有时间的急迫性,要按照条件,根据程序,稳步推进。一要设立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构,高度关注,务实落实,力戒空谈;二要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三方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徐圩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格局;三要采取通过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徐圩新区具有在整个经济活动和全社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或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EYD043)研究阶段成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及物流行业品牌价值金榜企业
国际铁路运输货代
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关于Landbridge | 联系我们 | 有问必答 | 研究中心 | 企业对接 | 刊物索取 | 企业文化 | 广告服务 | 合作联盟 | 新闻中心 | 行业峰会 |

国际铁路运输网 | 中亚铁路运输网 | 中俄铁路运输网 | 国际多式联运网 | 中欧铁路物流网 | 铁路运输网 | 国际公路汽运网 | Landbridge平台官方QQ群:179355516

Copyright © 2011-2024 Landbridge平台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3187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3

国际铁路运输,Landbridge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