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习军F03大陆桥物流联盟
公元前138年,在那萧萧瑟瑟的西域疾风中,一队在沙漠中跋涉的“马帮”路过今天称为“河西走廊”的地方,100多人的队伍,全副武装且满载重荷,领头的那个“老头”,清瘦而又精明,谨慎而不乏带有怯意。F03大陆桥物流联盟
他们是商贾之旅?不像,那时的西域尚在匈奴控制区,除了汉凶和平时偶尔有匈奴人和汉朝的农民交换各自的货物外,好像还没有一个商队在这一带穿梭;难道他们是响马之帮?也不像,看他们不走大道偏走无人小径,不在明处停溜专找阴暗回旋,毫无响马的作派。F03大陆桥物流联盟
领头人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敏锐,在进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围之后,他就开始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
突然间,远处传来匈奴“踢踏踢踏”的马蹄声,“瘦老头”急令马队就地隐匿。因为,他不能忘记自己担负的使命,临行前的那个晚上,武帝召他在宫中的嘱咐时刻响在他的耳畔。
作为武帝身边的御前侍郎,他眼见着在北方广袤的草原上,各部落连年混战,剽悍的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屠杀游牧部落的人民,霸占他们的妻儿,强夺了他们的家园,一些弱小民族民不聊生。
那个月氏族的使者惊魂落魄地跪在武帝面前的哭诉,至今还震撼着他的心灵。月氏在西域算是比较大的一个部落,可在匈奴的酷踢下也未能幸免,他们的部落被匈奴人击溃,人民遭到了屠杀不说,连他们的部落首领也被匈奴人残忍地砍下了头颅,更为残酷的还用首领的头骨制成了酒壶。逃到东汉领土的月氏人惊魂未定,他们的使者跑到汉廷求救时还恐惧不堪。
此时,匈奴居然对我大汉虎视眈眈,不断侵扰。习惯在马背上生活的匈奴人,他们不屑于自己生产制造生活物资,一有需要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汉朝的领土去抢夺。
匈奴,是大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病;
匈奴,是汉朝无法回避的威胁!
汉王朝试图用他们最强有力的两种武器——战车和农耕文化来击垮匈奴人。但在广阔的草原上,战车根本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
月氏族的遭遇,让汉武帝刘彻发现了一个好机会。武帝拟就了一封请求结盟的书信,准备派人送往月氏部落。随即召集心腹的王公大臣,希望找到能当此大任者。
作为御林军的将领,他对匈奴的惨无人道怒火中烧,于是他主动请缨。
关于他,史官们在史籍中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简单的描述:“为人强大有谋,能涉远。”大约这正是武帝要寻找的人选。于是,他幸运地入选了。
可是,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寻找月氏,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
领命后,他找了一个名叫甘父的跟了他多年的蛮族奴隶作为向导,队伍就这样踏上了西行寻找月氏的旅程。
他恐怕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十三年!
他根本就不会想到,历尽生死劫难后还要再走这条苍茫路,他这一生就与这苍茫与荒凉的西域接下了生死之缘!
他做梦也不能想到,当年他跋涉的这条崎岖之路能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再展辉煌!
不幸的是,尽管十分小心,但在穿越匈奴人控制区的时候,他和他的马队还是遭遇了匈奴,他被俘虏了。
他被匈奴截留下来,这一呆就是十多年。大约匈奴对我大汉多少还是有所敬畏,处置汉使不能不有所顾忌。他在匈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不仅没有杀死他,单于还强行赐给他一个匈奴姑娘作妻,他和这个匈奴妻子生了儿子。尽管这样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朝廷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然而,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被匈奴打败后,由于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逃亡途中,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不得不继续向西远徙。乌孙攻击,对大月氏来说是必然的劫数,当年曾在敦煌一带游牧的乌孙,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也不愿再与匈奴为敌。
他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他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当年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甘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他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他随卫青出征立功,因“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但这依然没有改变他终身结缘西域的命运。
翻开史书,记载着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又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出使是为了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关于这一著名战略,史书告诉我们,好像是这么回事:乌孙到伊犁河畔后与匈奴发生了矛盾,于是他建议武帝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还是个结盟的招数。
由此可见,他的两次出使皆为“结盟”,因而,他走过的这条路,延续两千多年一直就是一条结盟联合之路,到今天依然是对外交流的结盟之路。
他在提出“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同时,也着重提出了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的许多建议,这些意见都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第二此出使,就是联合乌孙、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的一次有效实践。
他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这些外交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这些策略的实施者无疑是汉武帝,但他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可惜的是,他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第二年(公元前114年),他就去世了。史书没有告诉我们他活了多少岁,就连司马迁也没有记载他的生辰,这为我们纪念这样一个令人敬仰的伟大开拓者的留下了些须遗憾!
他,就是张骞!
张骞通过他的旅行观察,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
张骞不仅开拓了汉与西方诸国的联系,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同时,也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为我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当时的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来,这条出玉门关,经天山南北路,越过葱岭,到达中亚或者更远地方的通道,成了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结盟之路、贸易之路、对外交流之路!
然而,当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空”崇山峻岭和广袤沙漠,其因皆由“军事目的”开始,其果皆为军事目的不得,而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交易、交流、交结朋友成为出使西域的最大收获!这到底是“歪打正着”,还是冥冥之中的天成呢?这是我们今天走在这条“丝绸之路”上,不得不深深思量的问题。
翻阅古今文献,皆没有思考这一问题。然而,从人性本善角度思考,就能顿悟解结。以军事目的走上这条路,靠经年征战带给人民的只有灾难,而经济的交往、文化的交流,才是每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的真实的意愿,人对和平世界的向往,才是社会发展的正途。
开启于张骞的“丝绸之路”演变到今天,成就了世界上穿越国家最多、贯通亚洲和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一条钢铁大动脉——新亚欧大陆桥!也因此,新亚欧大陆桥又被称作“新丝绸之路”。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