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欧铁路背后潜藏的经济学理由
2018-03-27 10:21:14
Landbridge平台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文章:如今已是2018年,跨欧亚铁路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中亚、中东和欧洲每年都有新城市加入该铁路网——现在超过60个城市,车次和货运量更是成倍增长。不过,运行这条跨洲铁路背后的经济学理由常遭质疑。一些分析人士用一分一厘的盈亏标准来衡量其现在和将来的可行性,因而经常得出偏颇的结论。
跨欧亚铁路是在华跨国公司出于纯商业原因启动的。当时中国尚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列车也无关中国的软实力和政治——有些人可能说,这是北京的“新大熊猫”。本世纪头10年中期,企业开始把生产向中国内陆城市转移时,发现面临物流困境:是把产品向东运输1000多公里到海港,然后又向西运输?还是依靠昂贵空运?抑或用其他方案?其他办法很快出现,这就是铁路。
如果我们注意中欧出发的车次最多的跨欧亚列车,往往会发现它们很多来自高科技(或其他)产业区。这些列车把重庆、成都和郑州等众多城市——中国制造业帝国的新动脉——与杜伊斯堡、汉堡和华沙等欧洲的工业巨头相连。这些地方的工业品,如重量大、价值高的电子和机械产品正适合铁路货运。
换言之,这些货列本来就不是为把英国软饮料运往中国开通的。批评者称,跨欧亚铁路只运了中欧间货流量的极小部分。可这些铁路本来就并非与海运或空运竞争,而是起到补充作用。
目前阶段,若一分一厘地从盈亏角度衡量新丝路项目,那就错了。这些项目多数不是为短期盈利,甚至不是为盈利,而是为未来发展搭设平台。它们为偏远地区提供发展新经济的机遇,有时还改变这些地方既有的经济模式。
不妨称之为以运输为导向的发展,这是从古至今多数人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成的方式,也是新丝路发展背后的一个动力。在远离海洋之地,如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东欧和中国西部边陲,已出现一大批物流区。目标不仅是让这些列车通过,还有停靠和重组合并,最好地激发当地制造业和分销潜力。理论上,这能刺激新商业和居民区的出现。
新丝路将改变我们对世界运行方式的既有看法。我们看到,传统上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经济体逐渐转变成为交通枢纽,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成为地区制造业中心,从前无关紧要的中等城市触发高科技创新和消费。我承认,这一切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恰恰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那些隆隆跨越欧亚大陆的列车是故事的重头戏。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