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作为第九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内容之一,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投资说明会在长春举行。在涵盖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上海自贸实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的背景下,同样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位于东北亚腹地的长春兴隆综保区也获得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0af大陆桥物流联盟
不同于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内陆城市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面临着区位优势不明显、物流通道建设缺位及外贸出口狭窄等问题。专家认为,我国城市尤其是内陆城市需要破除只要建设保税区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大发展的思想,只有用活政策、拉长产业链,才能促进保税区科学发展。0af大陆桥物流联盟
市场广阔意愿强烈 内陆城市重视保税区开发
在本次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投资说明会上,主办方介绍了保税区的区位优势、产业规划、发展定位、功能分区业务范围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此前,记者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采访时了解到,按照计划,这一综保区将于今年10月封关运营。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于2011年12月获国务院批准,是全国第19个综合保税区,同时也是吉林省唯一的的综合保税区。其位于长春市东北部经开区兴隆山镇境内,面积4.89平方公里,围网外规划13.11平方公里配套区,计划总投资31.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
在今年5月17日通过长春海关组织预验收后,截至目前保税区已签约项目19个,预计年进出口额可达6.5亿美元。“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吉林省外贸发展势头良好,从2001年到2012年,11年间出口额增长4倍,进口额增长了10倍多。”长春兴隆综保区管委会主任王庭凯说,“吉林省对外贸易一直处在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不断扩大,综保区的设立很有必要。”
吉林省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石油化工、农产品等产业上具有很强优势,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俄罗斯及澳大利亚,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机遇,发展潜力巨大。
从出口结构上看,吉林省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值七成以上,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达48%,已经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化工产品、现代中医药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型出口格局。保税区建设将对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产生积极影响。
“长春作为省会城市,全省70%以上的消费在这里,外贸商品需求旺盛。”兴隆综合保税区常务副主任赵旭说,“综保区可以成为区域内商品集散中心,并与展会经济结合,通过在长春举办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汽车博览会等进行出口商品展示交易。”
不仅如此,在赵旭看来,在长春这样的内陆欠发达城市设立综保区“后发优势”明显。如在通关流程设计、人员培训、服务项目设计等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深入推进管委会加公司的模式,突出公司在投资等市场化行为上的作用等。
“在内陆城市保税区发展路径中,兴隆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很有代表性。”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说,“许多中西部内陆省份不断出台实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综保区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的叠加,带动区域内经济发展。”
定位与兴隆综保区相似的、正在筹建的内蒙古满洲里综保区也肩负着同样的发展重任。“满洲里口岸是进入俄罗斯、蒙古国和东欧的重要桥梁。”该区管委会副书记战新悦说,“保税区设立将进一步增加口岸货物贸易品种,增强对这些地区市场的影响力。”
--掣肘颇多困难重重 保税区并非“一建就灵”
“内陆城市的保税区不可避免有许多‘先天不足’。”国家海关总署口岸办二处处长尹磊说,“如何扭转自身劣势,是这些地区发展的首要问题。”
在保税区定位上,一些城市对其定位过高,不切实际的期待反而制约了保税经济发展。“保税区只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一个类型。”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副秘书长蒲少伟说,“有些地区宣传不切实际,将功能无限放大,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和管理上非常被动。”
许多内陆城市保税区远离口岸,基础物流设施建设缺位。“以吉林省为例,全省的物流通道建设可以说是‘通’,还谈不上‘畅’。”吉林省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周永泽说,“两头在外的保税加工业受限制明显,尤其是时效性要求更高的电子产品。”
“保税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税。”蒲少伟说,“在保税贸易状态下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是保税区发展的主要业态。”在他看来,诸多内陆保税区片面追求出口加工业,认为这样既可招商引资又能带来高新技术,极大地缩短了产业链。
“一建就灵”是许多地方领导的最传统的认识。“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不够,对保税区相关配套设施缺乏了解,简单认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可以迅速提升地方经济实力。这些落后思维在一些已经建设或正在规划保税区的内陆城市管理部门中根深蒂固。”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孤注一掷地大规模投资很可能无法收回,随之带来的问题也很难解决。”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全国范围内因为各种原因“流产”的保税区项目“不是少数”。“利用巨额补贴及各种明显有些‘过分’优惠的条件吸引企业入驻,让这些本应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厮杀的商家变得挑三拣四,并非长久之计。”
而保税区的盈利模式“变味”,也让与会专家们有些担忧。“作为战略发展项目,保税区建设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原浦东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阮延华说,“成本回收周期长让一些地方政府非常期待保税区周边地块快速升值,尤其是在地价并未全面上扬的二三线内陆城市。”在他看来,如果是市场机制下的土地升值未尝不可,“但如果利用行政手段推高地价,就会滋生许多寻租违规行为。”
--用活政策拉长产业 内陆城市保税区亟待科学发展
针对我国内陆城市保税区的发展现状,专家认为保税区建设不能“风起云涌”,要在战略定位、产业规划、市场调研、政策制定上下足功夫,避免小区域内项目重复上马形成恶性竞争态势。
“保税区建设的观念要跟上时代。”阮延华说,“我认为综合保税区的核心理念就是自由贸易,要与进出口贸易、国际国内贸易联动发展。”
青岛保税区管委会香港商务代表处首席商务代表李勇认为,保税区战略定位在区域内要有很强指导性。李勇建议,内陆城市保税区招商要“有礼有节”,要从自身产业发展形势及现状仔细甄选入驻企业,加以必要的资格审核。“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许多国内企业发展势头惊人,要摘掉保税区只引进跨国大企业的有色眼镜,给予国内企业更多的入驻机会。”
在产业发展上,阮延华认为应当尽最大可能拉长保税区内产业发展链条,注重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保税区发展的核心元素,保税加工、仓储、现代服务业应协同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保税区是内陆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最好平台。不仅如此,金融服务也必须跟上保税区发展脚步。“贸易和物流带来的资金流非常可观。”阮延华说,“随之而来的外汇和货币兑换业务需要银行进行合理配套。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下,银行的经常性贸易支持尤为重要。”
在政策支持上,专家们认为保税区应当合理、充分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保税区要有非禁即入的开拓勇气。”李俊江说,“各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与海关之间的政策衔接尤为关键。双方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保税区内商业行为进行共同管理调研,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优势。”
满洲里海关副关长徐慧筠认为,保税区可以理解为海关与地方政府搭建的发展平台,“平台办得好不好,还需要二者之间紧密的合作。”
一些专家还提醒保税区利益相关方,一定要密切注意区内货物流、资金流状况。“保税区只是暂时的不征税区,并非彻底的免税区。”阮延华说,“即使要创新也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避免违规违法操作。”
针对内陆城市普遍面临的通道掣肘,阮延华认为应充分发挥保税区的“转换器”作用,利用虚拟空港、虚拟港口的形式拓展对外贸易,与有资质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进行有效合作,降低贸易成本。“保税区必须将全球化、国际化作为自身定位,与保税业务配套的会计、律师、保险等行业应跟上贸易发展脚步,协同并进。”阮延华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