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23)日获悉,《四川省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3—2015年)》日前已出台。发展目标为总体规模再上台阶,努力实现我省由国内贸易大省向国内贸易强省转变。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万亿元,年均增长13% ,实现每年跃上1个千亿级台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商贸流通服务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长2.5% 。pQm大陆桥物流联盟
同时,全省连锁化率达到28%以上,统一配送率达到75% ;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商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80%以上;流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流通企业。pQm大陆桥物流联盟
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省级储备制度,完善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制度,防范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肉、边销茶等重要商品储备的设施设备建设与升级改造。积极探索生活必需品商业储备制度建设。
总体格局:“一圈四带”
建设区域和次区域商贸中心,形成“一圈四带”的四川国内贸易“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圈”即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国内贸易核心圈。以成都都市圈为“一圈”的中心,建设包括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雅安市各县以及资阳市、遂宁市、乐山市部分县的国内贸易核心圈。
“四带”即4条国内贸易产业带,包括南贸易产业带、川东北贸易产业带、攀西贸易产业带、川西藏区贸易产业带。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加快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业态和服务方式,支持社区商业网点逐步搭载多种便民服务功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积极创建社区商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店。
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建立城乡一体的营销网络,提高农村连锁超市覆盖率,加快建设县域和区域商品配送中心,支持流通龙头企业改造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大力推进“一网多用”,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整合流通企业、金融和通信等信息技术资源,推进农村流通信息化建设。
扩大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
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逐步形成全程冷链。
建设改造农产品集配中心,设立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利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和电子商务手段扩大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
建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为实体经济服务。
大力发展农家乐等经济型酒店
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围绕川菜行业发展,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餐饮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一批川菜企业拓展省外、境外市场。加强川菜产业的传承和创新,开发名菜、培育名师、打造名店。鼓励各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节会活动,繁荣活跃餐饮市场。优化大众化餐饮布局,支持大型餐饮企业发展标准化餐饮网点。
加快住宿业科学发展,以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便利化经营为重点,促进住宿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普通型商务以及具有浓郁特色的休闲养身、农家乐等经济型酒店。
发展实物租赁市场
规范发展家庭服务业。整合家庭服务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功能,实现家庭服务供求信息高效对接。支持家政服务品牌企业改造经营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加强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一批管理科学、运作规范、影响力较大的家庭服务企业跨区域发展。
引导洗染、沐浴、美发美容、照相摄影、再生资源回收、修理与维护等服务网点合理布局,扩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开展以先进技术装备为重点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实物租赁市场。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专业化、品牌化展会。加强典当、拍卖和直销行业监管。
探索建立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指数
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积极培育以大宗商品为重点的规模化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群体。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和交易处理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指数。
鼓励各地建立具有产业特色的区域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商贸集聚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和批发市场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完善认证、支付等支撑体系。推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
引导优势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内外贸交易。优化外商在商贸领域的投资结构,引进新业态、新技术,促进传统国内贸易业改造升级。
打造绿色供应链 大力推进绿色物流
推进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减排,培育流通领域节能减排示范企业,鼓励在商品市场建设改造中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
打造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低碳采购,培育绿色低碳市场(饭店)、绿色园区示范企业,扩大绿色低碳商品销售规模,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大力推进绿色物流。
培育报废汽车、废旧电子回收拆解骨干企业,支持报废汽车破碎示范中心建设。推动旧货及闲置设备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