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区域金融合作与创新 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共赢发展
2014-06-24 20:14:22
Landbridge平台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两千年来,丝绸之路虽然饱经历史兴衰的洗礼,但各国人民热忱与友谊之心没有褪色,薄沙掩盖下的文明之路终究会再次迎来辉煌。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倡议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同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跨境区域合作、保障地区安全、实现共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统筹国内东西部平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状与发展潜力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现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亚为腹地,东接亚太经济圈,西联欧洲经济圈,覆盖30多亿人口,辐射40多个国家,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苏和发展,关键在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中亚五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
自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建交之初中国与五国的贸易总额仅为4.6亿美元,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后,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已高达460亿美元,20年间增长100倍。截至2012年末,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由于历史和经济格局的影响,中亚地区发展的瓶颈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物流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寻求合作共赢是中亚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中国西部地区深化开发开放的战略需求,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中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共赢的潜力。1.资源合作开发和利用。2012年中国石油(601857,股吧)消费量达到4.9亿吨,其中进口石油2.84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进口数量开始逼近美国。我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政局不太稳定的中东和非洲,80%以上的运输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线路安全系数低。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一旦石油供给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而中断,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相较而言,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土地农牧资源和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与中国陆路相连,各国也主要通过资源出口创收,资源合作开发既有利于双方互利共赢,也有利于中国开创更加安全有效的资源进口格局。
2.贯通亚欧的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资源禀赋转化为人民的财富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才能得以实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起连云港(601008,股吧)、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曾享誉全球,但其运力远不能满足需求,规划中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一旦建成,将会为中亚再增加一条大动脉。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签署的交通便利化协定,有利于改造和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建筑工程和交通物流中心的建设等,逐步形成贯通亚欧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往来提供便利。
3.商品贸易互补互利。受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中亚各国重工业较为发达,轻工、纺织、食品工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长期依赖进口,重轻工业品比例明显失调,给中亚国家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这种经济结构由于受制于中亚各国对境内资源的大力开发和产出,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发展格局,因此很难在短时期内重新调整布局。我国作为相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轻工、纺织、家电等产品极为丰富,能够为中亚各国提供了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进一步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广阔的市场,既有利于缓解目前中国产能过剩的压力,也为经济结构调整赢得了时间。
金融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与合作共赢的路径及措施
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往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银行签署以双方货币作为支付结算的协定,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央行签署以双方货币作为边境贸易支付结算的协定,先后签署《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框架协议》及《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协定》。2009年初,我国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同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召开首届央行和财政部长会议,积极探讨地区融资领域合作方式。新疆作为全国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于2010年6月22日开始运行,2010年9 月又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准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的试点省区,为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往来提供金融便利。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乌兹别克斯坦央行签署7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哈萨克斯坦央行签署7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些协定的签署为人民币在中亚国家跨境结算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机构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为把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提供了金融保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与中亚的金融合作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该区域跨境贸易、投资和往来的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与合作共赢,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与创新,建议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加快成立和运作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专门账户,构建区域性统一、安全、有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研究在西北五省区设置面向中亚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西部地区与中亚的开放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经济合作开发基金,放宽金融机构互设准入限制,支持国内大型银行在中亚开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中亚各国商业银行在中方设立分支机构,加强金融人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鼓励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加挂人民币与中亚各国货币的兑换牌价,加强在汇付、托收、信用证等国际结算方面与境外商业银行建立账户往来关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在境内外本外币密集使用的地区尝试设置兑换点和自动存取款设备,便利小额现金交易。加大面向中亚的进出口信用保险(放心保)政策倾斜力度,开发商业保险市场。
(二)推进本币跨境自由兑换和结算是着力点。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研究签署双边或多边本币结算协议,加大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和结算使用范围,积极探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多种途径,促进与中亚各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从有进有出两方面疏导本外币流通渠道:1.鼓励人民币“走出去”。放宽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额度,探索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点。鼓励中亚五国政府来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展人民币的流出渠道与规模。提高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范围和额度。开拓涉外货币市场,研究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推动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开拓涉外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鼓励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中亚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融资产品创新,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扩大与中亚国家本币互换规模,完善货币互换机制。2.欢迎人民币“流回来”。研究将中亚各国重要金融机构纳入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试点范围,探索境外人民币以贷款方式投资境内产业项目。研究探索符合条件的中亚合格机构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募集海外人民币资金,依法发起设立公募或私募证券基金。建立覆盖本外币零售业务、清算划转、票据贴现、银行卡和网上银行服务等众多领域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为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回流提供多种途径。
(三)促进跨境资源流动便利性是服务重点。区域合作共赢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于比较优势,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通过自由交换实现最优配置,金融发展和创新则为这种交换提供便利性。金融促进跨境资源流动便利性,服务的重点在于,首先,金融助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借助政府贷款、开发性金融、国际BOT、银团贷款甚至民间资本介入等方式筹集资金;其次,金融助推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本币跨境自由兑换和结算,逐步放开资本项目跨境流动,放宽人民币现钞进出境的额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承保试点,提升金融部门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税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再次,金融助推产业技术合作便利化。加大金融对国际合作勘探、企业并购重组、海外拓展等支持力度,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对海外投资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等项目的支持;最后,金融助推农业合作以及多民族文化旅游互通便利化。金融支持中亚地区广袤的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支持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支持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合作。
(四)推动西部能源金融中心建设是产融结合点。能源金融是通过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优化聚合,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中亚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接壤,该区域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丰富,在交通运输、贸易物流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以后,可以考虑发展西部地区能源金融中心。该中心以完备的能源物流为依托,以投资基金为支撑,具有能源开采、储备、运输、调配等系列功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发挥区域增长极功能。支持在西部地区建立以能源产品为主的期货交易所,并因地制宜设置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尝试能源期权交易,在此基础上规范发展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西部地区矿产权、林权、碳汇权等交易市场。
(五)助力亚欧自由贸易区建设是长期目标。欧亚地区已经建立起多个区域合作组织,其中欧亚经济共同体将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主要中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共同市场。由我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之间的合作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上十分有效。然而从经济一体化层次来看,目前中国和中亚各国虽达成了一些双边和多边协议,但还处于优惠贸易安排这种初级阶段,与该区域极强的互补性需求很不对称,未来应该向着自由贸易区这种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迈进。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同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很多领域存在共识,需要加强对话和沟通,共同筹划中俄—中亚自由贸易区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辐射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促成亚欧自由贸易区的形成。金融助力自由贸易区建设,要在货币结算、资金供应、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中介服务、金融市场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资源配置、产业引导和融资服务功能。
金融力促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形成共识与合力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在中亚,主动因素在我国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许多省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或者辐射区,不论是作为向西开放的起点、窗口、高地还是腹地,都应该同心协力互补合作,避免单边行动重复建设。金融力促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形成共识与合力,要发挥以下作用:1.充分利用金融征信平台辅助地方政府甄选优势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挥央行征信系统过滤器的作用,进一步创新与中亚各国的征信合作机制,加强西部地区征信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良性互动。2.有效利用金融管理平台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稳定。发挥央行地方分支机构特别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重要功能,促进西部地区联合调研,注重人民币区域化的跟踪调查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适时提出解决方案。3.科学利用金融创新平台扩大地方融资规模。创建新型的金融合作模式,发展多边金融业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支持信息平台与金融结算有效结合,为扩大地方融资规模服务。4.合理利用差别化货币政策统筹地区金融资源。通过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准备金率等引导金融资源向西部流动,在特定的实验区给予更加优惠的金融政策支持,从而统筹地区金融资源有效服务开发开放的需要。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无界铁路集卡车队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全民时代(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UAB ADR8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山东亚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