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转型催生中亚投资热土
2015-11-05 09:46:03
Landbridge平台
哈萨克族曾经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这里也是从中国出发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今天,源起中国,连带中亚、非洲和欧洲的新丝绸之路格局正在形成。那么,作为中亚经济领头羊的哈萨克斯坦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商机和前景?
旧都:20年前的中国城市
从新疆霍尔果斯市出发,越过白雪皑皑的天山山脉向西,便到达了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从语言、建筑、饮食到制度和思维模式,俄罗斯的影响仍然无处不在——在苏联时期,这里曾是中亚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金融和商业重镇。
旧都阿拉木图曾是中亚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金融和商业重镇
如今,在很多方面,阿拉木图都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欧式酒吧和咖啡馆聚集的区域有如北京的时尚前沿三里屯。当地人从头发、眼睛和肤色来说已经和在这里喝酒的欧洲人颇有相似之处。
在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导下,哈萨克斯坦人也越来越愿意说自己是“欧亚人”——似乎是在宣布,在这个有着130多个民族的国度里,这才是他们共同的血统。
无论是在市内市外,传统的“巴扎”(维语“市集”之意)经济仍然在哈萨克斯坦城乡商业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前,中国商品就早已走进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阿拉木图市主要的市集“绿巴扎”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出售着大量当地生鲜食品和民生必需品。来自不同地区的中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能想象到的几乎所有商品。
尽管贴着不同的产地标签,但所谓“品牌”商品的实际来源地却并没有多大变化:它们80%以上都来自中国。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二三十年前中国城市的影子。
新都:现代似“小迪拜”
与阿拉木图相比,纳扎尔巴耶夫打造的新首都阿斯塔纳似乎远在另一个世界,新潮和现代得像一个“小迪拜”。
1997年11月21日,为了给刚独立六年的国家找到新的工业增长点,同时也为了平息北方俄罗斯族人的分裂主义情绪,纳扎尔巴耶夫下令迁都。如今的阿斯塔纳,现代化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在伊希姆河以南的新城区,到处都是宽敞得“任性”的大马路,天际平坦,空气清冷,偶尔走过三两路人。大量未来派建筑高矗在新城区的中轴线上——应纳扎尔巴耶夫之意,它们很多都出自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之手。
新都阿斯塔纳是用石油换来的数十亿美元打造出来的新型样板城市
“喜欢嘛,谈不上,不过我已经渐渐习惯了这个新城市。” 年轻的女孩委娜拉在自己黑色的E系奔驰里告诉记者。
委娜拉的父亲是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的官员,母亲也是国家公务员。迁都计划正式实施后,原首都阿拉木图过半的公务员选择辞职。而阿斯塔纳冬季寒冷的气温也让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这里可没有阿拉木图的派对和酒吧,”委娜拉的语气里多少夹杂着怀念,“十月过后,这里就只剩各种冷……不过我发现,以前阿拉木图的朋友,现在已经一个接一个地搬到了阿斯塔纳。”
自苏联解体以来,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统至今,他以强大的领导力以及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清晰规划把这个国家成功地转型为人均年收入高达1.36万美元的中高收入国家(2015年初数据)。
而新首都阿斯塔纳,更是纳扎尔巴耶夫用石油换来的数十亿美元打造出来的新型样板城市。这个苏联时期的 “阿克莫拉”小城从草原上拔地而起,发展到先锋建筑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仅用了不到二十个年头。
在阿斯塔纳街头,记者问过一个从挪威回国工作的哈萨克年轻人,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我解释了回国的原因:他发现这个城市里的新机会和自己内心的希望一样,每天都在蓬勃生长。
虽然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哈萨克斯坦依然是一个陌生邻国,但它如今已悄然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五国之一,GDP总量也已跨入全球50强之列。
位于新城区的沙特尔可汗购物中心(Khan Shatyr)是阿斯塔纳的地标建筑,附近的上班族中午经常会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帐篷”里填饱肚子。相比起来,伊希姆河以北贸易市场和小餐馆林立的老城区显得接地气很多。
但委娜拉搬来阿斯塔纳三年多也几乎没什么机会来旧城区,对这里几乎和我们一样感到陌生。发展过快的阿斯塔纳,很多设施还来不及让跟随它的发展而来到这里的新居民感到方便和舒适。
能源国的转型
哈萨克斯坦深居中亚腹地,有世界第一的钨储量和世界第一的铀开采量,同时拥有至少40亿吨可开采的石油和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自1991年宣布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了经济腾飞。
在哈国领导者看来,吸引外资曾经是维持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建国以来,哈萨克斯坦一共吸引了2000亿美元的境外直接投资,这在所有地租型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独立以后,哈萨克政府必须开始重建投资环境,改善企业家和投资商的待遇及条件。我们为从地租型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哈萨克斯坦投资署主席波利斯比·占古拉佐夫回忆道,“刚建国时,把投资者吸引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开展绿地投资,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容易——至少不像2005年、2006年那样容易,因为那个时候的油价很低。”
2007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很多经济体遭到重创难以恢复的时候,哈萨克斯坦的GDP增长在2011年和2012年仍然超过7%。然而,在当前卢布下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遭重挫、全球油价也预期将长期低迷的环境下,哈萨克斯坦政府的经济措施和投资政策再次遇到严峻挑战。
由于油价低廉,把投资引向非油气产业变得非常重要。哈政府制定了六个产业的优先发展规划,包括食品、建材、农副业、机械产业、化工业和冶金产业,通过它们带动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对投资者送出不少“红包”,包括减税(地税、财产税等),投资者用于哈萨克斯坦生产设施的投入,还可免除增值税。
“如今吸引外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因为中亚能源国家之间正在为争取国外投资而竞争,并且越来越激烈。” 占古拉佐夫坦言。
油气合作并行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感受到了投资温度的变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海外部负责人吕功训告诉记者,在高油价的背景下是项目选择公司,而在低油价的情况下是公司选择项目。海外投资者决定去哪个国家投资,取决于该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惠程度。
前几年油价高企,为了防止石油公司产生暴利,各中亚资源国都制定了十分苛刻的税收政策。但是基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这些国家都在修改投资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哈能源合作的核心产业,中石油也是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外国投资者之一。
2005年中哈原油管道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建设四条中亚天然气管线的蓝图也逐渐铺开,此后,自2009年底第一条天然气管线投产以来,经过哈萨克斯坦境内的ABC三条管线一共向国内输送了超过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来每年的输气能力可达550亿立方米,占中国国外天然气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占国内天然气使用量的五分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萨克斯坦在看重中石油的项目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利益之外,还非常重视社会贡献。解决多少就业人口、解决多少税收都是重要的考量标准,而对于外来劳动力的比例以及采购物品和服务的当地含量问题,更是有着较严格的法律法规。
中亚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GP)总经理兼项目总经理钟凡认为,用双方政府平等占有股份的方式成立联合公司,共同建设和管理项目是中石油能在当地打开共赢局面的保证。
自从2007年底管线建设的前期工作启动至今,合资公司每年为哈国带来3000个~6000个就业岗位,在长达几十年的管道生命周期中,每年可提供固定工作岗位超过1200个~1400个。目前,AGP的中哈员工比例约为1:9,大量技术类、生产类及操作类的岗位全部由当地员工担任。
管线在哈萨克斯坦经过三个州,其中很多地区都是农村,中哈在油气项目中的合作不但缓解了农村人口的就业,也显著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哈南部的江布尔州为例,公司每年向州政府上交的税收就占全州经济收入的四分之一。
为了提高管道的输气量,在哈国的天然气管道线路中,沿途设有一些压气站,经过加压,天然气能走过一千多公里,到达中国的新疆地区。为了争取开采权和使用权,中方管道施工队日夜兼程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段努力工作,预计所有压气站的工程将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建成。
中亚天然气管线就像一根根通向心脏的能源命脉,将中哈经济命运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中哈如何互补
中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和运营状况见证了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以属地化为基础的新趋势。而中哈两国经济自身的互补性,也为未来两国的双边贸易奠定了基础。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传统的能源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开采等产业比较发达,但加工业等下游产业比较薄弱。这个特征与加工业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能够大量出口的中国正好相反。
中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投建的北京大厦是阿斯塔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2014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双方政府已经达成了产能对接,把中国境内的优质产能转移到哈萨克斯坦,鼓励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把中国制造以“当地制造”的方式对接到当地市场。在冶金、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目前已经有25个项目正在展开,总金额达到200亿美元。
不少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人士都认为,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和优势。比如对于需要较大投入的汽车生产线,哈萨克斯坦生产商期待能与中国汽车生产商合作,开发一部分车型,同时进军更大的俄罗斯市场。
在铁矿石产业同样如此,中国能提供很强的技术支持,深谙如何提炼成分不同、甚至含量极低的铁矿石。而哈萨克斯坦虽然铁矿石产量丰富,但是在很多矿区,还不具备提炼这些铁矿石的能力。
“中国有技术,有销售和广告方面的经验,还有科研能力。而我们哈国有市场,有劳动力,还有税收政策优惠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会是很好的对接模式。” 占古拉佐夫兴奋地描述中哈合作前景。
物流助力贸易
随着中哈两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强,双边贸易结构和产品范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技术和车辆等机电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外,物流升级也为加速商品流动提供支持,从哈萨克斯坦过境的陆路运输正在逐渐替代海运,运输时间从25天缩短至10天。
目前,通过渝新欧铁路运往欧洲的货运量正在逐年提升,中哈跨国口岸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在哈国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边界火车站阿尔腾科里,每天都至少有一到两个班次的列车,满载着中国货物从这里轰鸣而过。
另外,建设中的“欧亚洲际走廊”公路全程长达8000公里,和铁路并行,建成后将联通欧洲西部和中国西部,每年过境哈萨克斯坦的货运量将达到3000万吨。
建设中的“欧亚洲际走廊”公路
哈萨克斯坦还是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2015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已经达成协议,从经贸合作方面将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对接,把中国的巨大产能联通到这个能容纳1.7亿人口的多边贸易市场。
中国驻哈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杨修敏相信,如果上海合作组织能够在现有的平台和框架之内,在进行安全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和贸易合作,将会更好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安全合作的共同体才能最终成为命运共同体。”他说。
通往“未来之路”
带着“深度现代化”国家经济的目标,纳扎尔巴耶夫于2014年10月颁布了一项价值330亿美元的针对基建领域的大型投资计划“未来之路”(Nourly Jol),并誓言哈萨克斯坦要在2050年前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30个国家之一。
首都阿斯塔纳将在2017年承办世博会,与哈国大型投资计划“未来之路”对接
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耶夫金尼・孔认为,“未来之路”具有很强的指示性。他解释说,“未来之路”计划将首先设立一些比较小的区域,让它们成为交通、能源、工业基建等小型集散地,最终把哈国打造成中亚地区的重要枢纽。而这些基建领域亟需吸引外资,这也是哈萨克斯坦最欢迎中国投资者的领域。
基建的背后必定是强大的金融支持。亚投行1000亿美金和丝路基金400亿美金的规模,是哈萨克斯坦成为亚投行创始国之一,也是哈国政府积极将“未来之路”与“丝绸之路”对接的根本动力。
同样为了带动基建并拉动经济发展,阿斯塔纳还承办了2017年世博会,主题定为寻找新兴能源。除了搭建一个信息和技术交流平台,让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合作,哈萨克政府也出台了针对可更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的鼓励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把阿斯塔纳打造成工业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中亚金融中心。
“这就像是一种投资,我们决定把我们的化石燃料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世博会办公室的一名建筑工程师告诉我们。和很多当地人一样,他期待哈萨克斯坦这个名字,与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倾听。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