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通道擦亮大武汉的“国际范”
2019-01-18 09:51:48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图为:武汉天河机场全景图。
图为:天河机场志愿者服务队为旅客提供帮助。
图为:“兵兵号”发车,借助中欧(武汉)班列宣传在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图为:武汉天河空管塔台及T3航站楼。
图为:2018年11月16日,长江中上游最大集装箱船“汉海1号”成功从武汉阳逻港首航。
对外开放,交通先行。
“九省通衢”曾造就武汉数百年的城市辉煌。如今,以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为己任的武汉,一直将国际化大通道作为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实现城市复兴的必由之路。
几年来,武汉市大力加强民航、铁路及水运事业发展,以武汉天河机场、中欧(武汉)班列及武汉阳逻国际港为节点,建设和拓展三大国际化运输大通道,成绩斐然。
看民航,2018年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增至59条,直达亚、欧、美、非、澳五大洲,国际及地区客运量连续多年保持中部第一。从巴黎到旧金山,从莫斯科到伦敦,愈织愈密的国际航线已成为武汉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便捷桥梁。
看铁路,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开行423列,同比增长12.2%,开行数、实载率均位居全国前列。从电子产品、机械配件扩展到木材纸浆、光纤、汽车、飞机和食品、文化用品,中欧(武汉)班列承运货物品种日益丰富,彻底改变内陆地区外贸出口依靠沿海地区走向世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格局。
看港口,2018年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55万标箱,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内河第一方阵,同时在全国率先打造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年吞吐量突破3万标箱,承接了全省80%外贸运输任务。
2018年10月,《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8—2020年)》(下称《计划》)发布,提出要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在汉叠加的新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市综合优势,统筹全市对外交往资源,注重开放创新,着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国际经贸合作高地、国际交往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人才汇聚高地。
这其中,建设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再次成为该市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首要任务。其内容具体有三:
一是提升国际通达能力。拓展国际化大通道,建成内陆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加密远程国际航线,推动开通更多国际客货运航线;提升武汉天河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巩固“江海直达”、日韩等近洋航运品牌;建设以武汉阳逻国际港为核心的港口枢纽集群;提升中欧(武汉)班列平台功能和国际货运能力。
二是健全国际物流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作用,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化多式联运区域合作,打造全国综合物流枢纽,全方位推进国际物流合作。
三是提高口岸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口岸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提升各类口岸开放水平,扩大区域通关合作,形成口岸经济和产业集群;加快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口岸核心功能区。
《计划》提出,到2020年,武汉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数将达到70条,空港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万人次,中欧(武汉)班列发运量将达到5.5万标箱。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口岸办)、市财政局,武汉新港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风景区管委会)以及武汉港航发展集团等单位,共同推动武汉三大国际化大通道建设,早日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内陆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2018迎转折之年 2019将展翅腾飞
2019年1月15日,经中国民航局批准,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高峰小时容量由原来每小时33架次调整为39架次。
近年来,武汉天河机场软硬件环境持续改善。2016年8月18日,新建第二跑道、滑行道、停机位等投入使用;2017年8月31日,T3航站楼成功转场投用,机场飞行区保障能力和运行环境得到持续改善。2018年以来,武汉天河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稳步提升,年度平均放行正常率达到87.23%,位列中南地区第1名。同年7月,武汉市中心城区一座建筑设计高度超过天河机场净空飞行层设定标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国家民航局解除对天河机场的运行限制并同意启动容量评估工作。经评估,民航局同意从1月15日开始将武汉天河机场的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从33架次调整为39架次。
武汉市民航办人士表示,此次“放量”将打破长期困扰武汉机场的时刻“瓶颈”,为各航空公司在汉增开航线航班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今年春运为例,得益于航班“放量”,武汉天河机场日均航班起降将达到640余架次,同比2018年增幅达20.7%,将新开腾冲、库尔勒等旅游航线,新增九元航空公司在汉运营,增开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香港、澳门、首尔、甲米等地加班航班,满足市民观光游以及务工人员返乡探亲等多方面出行需求。
该负责人说,除了时刻资源得以释放外,2018年武汉民航事业内生动力十分强劲:
一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2018年以来,武汉民航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航局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认真贯彻民航局确保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的“26条措施”,有效防范各类不安全事件。
二是运行品质持续提升。湖北机场集团投入2亿元建设智慧机场,启用“人脸识别”“无纸化通关”等系统,机场旅客满意度保持全球同层级机场前列。2018年以来,武汉机场持续狠抓航班放行正常工作,全年航班正常率达87.23%,同比提高9.22%,位列中南地区8个千万级机场第1名,实现T3投用后连续16个月月度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0%。
三是通关效率持续提升。2019年1月1日起,武汉机场正式推出“7×24”小时通关服务,为各航空公司提供全天候的通关服务。同日,“144小时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也正式开始实施,53个国家的外籍旅客在汉凭前往第三国的机票及有效护照即可在汉享受144小时的免签过境服务。此外,“通程航班”业务已获国家海关总署批复,预计2019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国内旅客在汉中转进出境将享受“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的便捷中转服务。
2019年,将成为武汉民航发展史上“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的重要转折之年。
为确保民航工作顺利开展,武汉市表示,将充分发挥基地航空公司带动作用,与南航、东航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引入B787-8宽体客机及B737-800型窄体客机驻场。同时积极引进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汉发展,国内航线方面争取乌鲁木齐航空、金鹏航空、祥鹏航空在汉摆放过夜飞机,增开航线航班;在国际航线方面与亚航、狮航、酷航、釜山航、济州航等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联系,争取新开和加密到东南亚、东北亚的航线。
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发展中转业务,积极寻求相关联检单位的支持,确保国际“通程航班”业务及国际航班国内段顺利开展,并以机场为中心打造“跨航司”中转平台,进一步完善、优化中转产品,设计推出“五免五优五尊享”等系列中转产品。天河机场还将加强航旅互动,与省、市旅游委合作成立“航旅联盟”,建立机场、航空公司、旅游企业的定期联系会商制度,建立会员优惠机制;联合省客集团开通从机场直达黄鹤楼、东湖等市内知名景点的旅游线路,方便广大外地旅客来汉观光旅游。联合各旅游企业赴境外开展航旅推介,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汉旅游。
另一方面,武汉天河机场2019年将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积极参加“第17届亚洲航线论坛”及“第25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全面推介武汉民航及旅游市场,并与“携程”等知名OTA联系互动,在航线推广、客运中转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
据介绍,2019年武汉民航业已确定发展目标为——
客货业务量方面,2019年将确保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700万人次,争取达到2750万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客流量达到330万人次;确保货邮吞吐量达到27万吨,争取达到27.5万吨,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达到10万吨。
国际航线方面,计划新开客运洲际航线6条,包括武汉至纽约(或多伦多)、墨尔本(奥克兰)、伊斯坦布尔、孟买、冰岛雷克雅未克(或赫尔辛基)、内罗毕;计划新开亚洲航线7条,包括科伦坡、雅加达、加德满都、宿务、长滩岛、仰光、琅勃拉邦航线;计划新开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5条,包括莫斯科、迪拜、德里、新加坡、香港。
国内航线方面,2019年力争新开国内航线,包括腾冲、保山、九寨沟、稻城、亚丁、香格里拉、泸沽湖、库尔勒、喀什、伊犁、哈密等国内航点。
客货中转量方面,2019年武汉天河机场力争旅客“空空”中转量达到200万人次,“空铁”中转量达150万人次。
中欧(武汉)班列——
全国第一梯队将迎来“质的跨越”
2019年1月3日22时29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编组49辆的X8011/2次列车满载着湖北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配件、机械产品、服装鞋帽,从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的中铁联集吴家山中心站开出。该班列将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杜伊斯堡,成为2019年武汉开出的首列中欧班列。
据统计,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合计发运423列,计37474标箱。与2017年全年开行的377列相比,增长12.2%,再次实现了跨越。中欧(武汉)班列开行6年多以来,共往返安全开行1240列。其中,回程643列,计58032标箱,居全国前列。目前开行中欧班列的52个城市中,武汉发运量与重庆、成都、西安、郑州居前五位,而且还是全国唯一回程货量高于去程货量的班列。
除了数量增长外,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还不断扩大“朋友圈”。2018年2月初,国产芝麻油、红茶、榨菜、豆瓣酱等年货食品首次搭乘中欧(武汉)班列前往德国;6月,国产小龙虾首次搭乘中欧(武汉)班列前往俄罗斯;11月22日,国产柑橘、柚子等新鲜水果首次搭载中欧(武汉)班列运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
此外,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还新增线路6条:6月与中越班列实现对接,中亚棉纱回程专列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入境抵汉,至此,打通了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龙出关”的交通通道;8月,推出从武汉到伦敦的国际铁路物流运输服务,进一步完善欧洲网络布局及扩大欧洲物流服务范围;9月,开通满洲里—武汉的木材班列(“满汉”班列),巩固了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木材产品加工中心的地位。9月18日,首个“粤港汉”冷链集装箱测试柜抵达武汉,为“粤港汉”班列的正常开行打下了基础;10月开通里加专列,进一步提升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辐射能力,全面提升武汉、湖北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
目前,中欧(武汉)班列在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搭建起了“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穿越亚欧腹地的主要区域,连接起中欧之间近百个城市,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使武汉成为欧洲在中国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就便于形成武汉的中部物流货物聚集地。
武汉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欧(武汉)班列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加快推进中国中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中欧(武汉)班列运营商、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中欧(武汉)班列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以下积极影响:
其一,发挥了重要的货物通达作用。与传统水路运输相比,通过中欧(武汉)班列将货物运至欧洲可节省1/2至2/3的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综合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接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一条畅通、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其二,催生了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新型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立吸引了一批外向型产业在湖北集聚、靠拢。自中欧(武汉)班列开通以来,为冠捷、东风、福汉、英利、台湾奇宏、法国迪卡侬、烽火、长飞、武钢等多家企业提供了跨境物流服务。以迪卡侬专列及俄满汉木材专列为样本的大批电子、光电设备、体育服装、木材等产品纷纷落户武汉,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
其三,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国内影响。汉欧国际作为武汉市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围绕“一带一路”,聚焦中欧班列,对中欧(武汉)班列作专题宣传累计达千余次。中欧(武汉)班列已接待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荷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政府高访团近百余次,是武汉市对外展示的重要载体和友好平台。
在此基础上,2019年,中欧(武汉)班列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维持“中欧+中俄+中亚”三条主干线的运营,开展以干线为主的多式联运服务,并依托现有班列经验,积极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边(TIR)、双边道路运输协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化交通运输协定(GMS),对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公路口岸,开行武汉至中国周边国家的国际集卡直达公路运输线路,提高对客户的快速反应,提升市场覆盖能力。
此外,中欧(武汉)班列还将积极拓展服务产业链。加快建设武汉东西湖汉欧国际物流园,拓展海外仓,发展国际商贸和跨境电商,推动多元化经营,增强班列市场化运营能力。依托供应链经营管理,开展多式联运增值服务。逐步建设完善武汉铁路口岸资质,围绕物流园开展招商引资,招揽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落户武汉,为我省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保驾护航。加强与中远海运集团、中铁、顺丰、德国铁路、哈萨克斯坦铁路、马士基等公司合作,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双方互补优势,降低运营成本,稳步提升平台核心竞争力。
武汉阳逻国际港——
2019年 稳步迈向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2018年12月25日上午9时左右,在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示范基地现场,工作人员指挥着该基地承运的第3万个标箱成功装上火车,完成吊装作业。
随着一声火车汽笛响起,载着植物油的列车从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基地缓缓开出,驶向渭南与新筑。
据介绍,铁水联运一期工程是示范工程的首个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工程总投资9.1亿元(不含香炉山铁路货运站改造工程),占地641亩,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6万标箱。工程于2016年6月29日开工;2017年12月28日主体工程完工并实现线路贯通试运营;2018年3月20日实现常态化运营。利用华能阳逻电厂既有铁路线进行改扩建,铺设轨道6.04公里,接轨站香炉山站;新建集装箱堆场、拆装箱库,实现了铁路贯通阳逻港区的“零突破”。
该工程于2018年3月20日实现常态化运营后,使阳逻港借助铁水联运具备了“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的功能,成为衔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最佳结合点”。该基地已培育了西南方向上海—武汉—川渝和西北方向上海—武汉—陕西、新疆的联运通道。其中上海—武汉—川渝西南通道占比达58.61%,货运量成持续上升趋势;上海—武汉—陕西、新疆西北通道占比达21.78%。
在铁水联运一期工程的助力下,截至2018年底,经武汉中转的铁水联运运量达56028标箱,同比增长163.07%。
长江新丝路国际(武汉)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自从阳逻港铁水联运投入运营后,集装箱在阳逻上岸,直接短驳到铁水联运基地上列车,从上海到成都,每个集装箱费用才6400元,比较纯铁路运输成本下降1600元/标箱,较铁公水运输成本下降500元/标箱。铁水联运给武汉带来的变化还有箱量的大幅增长,2017年武汉市全口径的铁水联运量(通过公路短驳20-60公里的模式进行)共1.7万标箱,今年至少翻一番。“物流降本增效,阳逻铁水联运为实体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接下来,铁水联运示范基地还将配套互联网平台开发运营和供应链金融支撑服务,打造华中第一、全国领先的多式联运港,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按照武汉长江航运建设规划,2020年武汉市将全面建成航运中心,2025年要建成流域型的航运中心,2035年要建成亚太型航运中心,未来要建成国际型航运中心。
武汉新港管委会负责人表示,2019年是全面建成航运中心的关键年,在这一年,武汉市将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提高效率,加快铁水联运建设,形成对接服务整个内运地区,对接亚欧大陆桥,成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的重要功能,让航运中心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该负责人说,计划在2019年开通集装箱近洋直航,点对点直航到日本、韩国等地,近洋直航,可以使武汉变成真正的“出海口”,使武汉成为内陆货物的集散地。
2019年,将依托航交所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武汉为支点,继续推动流域化发展,以水运、公路、航空为基础,全面推进航交所对综合物流的发展。同时推动航交所在新业态的扩展,包括开展国际仲裁、法律仲裁服务、部门现货交割等服务。
2019年,将依托产业研究中心,在1140集装箱示范船的基础之上,在船舶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拓展,在内河流域研发推行无人驾驶船舶,在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新型船型方面作出努力和突破,作出武汉的全国贡献,从而推动内河航运变革。同时要推动内河其他船型打造,建造宜宾至武汉的专用船舶。
2019年,占地30公顷的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将加快建设,预计2020年整体完工并投入使用。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将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产业“承载器”,也是武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产业结构,增强武汉东北片区经济发展实力、打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举措。
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求,大幅提升航运要素配置能力,着力对接国际港口集群、航运网络和服务平台,做沟通全球物流集散的“支点”,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将集港口运输、多式联运、航运服务、综合保税、物流管理、配套设施等六大核心功能于一体,辐射带动阳逻新城,统筹布局集疏运体系、临港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预留弹性发展空间,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最终形成一座国际性港口城市和航运中心。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到203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使武汉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国际化港口城市。
(来源:湖北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大陆桥物流联盟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无界铁路集卡车队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全民时代(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UAB ADR8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山东亚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