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
2012-12-02 20:38:08
Landbridge平台
“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口岸党委、管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紧紧围绕自治州“口岸兴州,口岸强州”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口岸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前三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23%,其中:二产3.12%;三产12.05%。过货量平均增速为19.23%;贸易额平均增速为39.76%;海关关税及环节税平均增速为20.49%;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0.72%;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17.06%。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边境小额贸易政策取消的影响,导致本地注册贸易企业变更注册地区,使口岸本地注册企业对外贸易额大幅下滑。“十一五”期间后二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0.94%,其中:二产42.06%;三产-3%。过货量平均增速为15.31%;贸易额平均增速为4.32%;海关关税及环节税平均增速为25.64%;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86.21%;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30.81%。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3.04亿元,其中二产3.99亿元;三产19.05亿元。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9.2亿元;全年口岸过货量完成2524.13万吨;海关税收完成103.66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18.72亿美元,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8.15%,其中:二产17.22%;三产7.06%。过货量平均增速为17.65%;贸易额平均增速为24.33%;海关关税及环节税平均增速为22.52%;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28.79%;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5.15%。
㈠ 通关方面。口岸通关作业流程采取货到径放、F通道、预约报关报检、风险评估、延长报关报检时间等便捷措施,提高验放速度。查验配套设施建有海关H986(大型货运列车检测系统)、检验检疫局列车自动消毒、国家级石油化工矿产品重点实验室、公路口岸出入境旅检通道等工程,不断提高通关效率。
公路口岸于1994年开通了博乐市与哈方乌洽拉尔市国家旅客运输班车线路;2006年,阿拉山口与哈方多斯特克口岸间开通了国际旅客运输班车线路;2007年,自治区开通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塔尔迪库尔干市和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格奥尔吉耶夫卡城市间的国际班车,毗邻双方口岸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人流和物流迅猛增加。2009年12月23日,阿拉山口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市场正式开通,哈国公民 “一日免签” 入境,为哈方边民出入口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客货运量日益增长。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公路口岸24小时通关开放,以实现公路口岸客货运量的快速增长。
㈡ 物流体系建设:一是沿桥战略合作初步形成。口岸已与新亚欧大陆桥东段的连云港、青岛、日照等天津港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从上述港口发运货物经阿拉山口口岸通关出境发往中亚五国、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同时上述港口发出集装箱“五定”班列(定点、定线、定价、定车次、定时间)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至中亚五国、俄罗斯。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阿斯塔纳的国际客车,以及阿拉山口口岸至多斯特克口岸等国际班车定期往返双边口岸,带动了口岸的人流和物流。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铁路站场设置格局为二级三场混合式,设有准轨场2个、宽轨场1个,共有站线59条(其中准轨41条、宽轨18条),换装线19组,门吊8台、桥吊3台,最大起重能力63吨,站场年过货能力为1300万吨。除铁路站场以外,有5家仓储库房,总占地面积55.4万平方米,总仓储能力110万吨。新建成的亚洲最大“全天候”室内集装箱换装场,年换装能力达20万标箱。阿拉山口油气储运中转项目的投入使用,为口岸经济转型、发展油气加工、延伸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之已经建成的瑞晨铁路专用线、胜利金属铁路专用线均为阿拉山口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三是物流疏运能力不断增强。口岸现有运输企业8家(其中涉外运输企业5家),货代企业15家,仓储企业5家仓储能力达110万吨。运输能力达210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能2000万吨、公路运能100万吨)。有重力装卸、中铁外服阿拉山口国际物流园和新龙储运等3家装卸公司,装卸人员1800人,装卸设备250台,可以满足口岸过货的集散疏运需求。
㈢ 工业经济方面。2008年8月,阿拉山口工业园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7.66平方公里。目前,已有14家各类工业企业入驻阿拉山口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以进口矿产资源为原料的胜利金属制品、华坤工贸、瑞柏选矿3家冶金企业;以进口牛、羊、马皮为原料的雪克皮业和蓝普胶业;以出口防腐钢管为主的中油防腐和瑞晨防腐2家企业;以进口油气能源进行储运、加工领域的地平线石油天然气公司(正在建设物流区,将发展油气化工产业);以进口废旧金属为原料的天兰制钉公司;以进口棉短绒为原料的雪龙纤维制品公司;以进口木材为原料的各类加工企业5家。同时,口岸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全面启动了阿拉山口风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作。国电阿拉山口200兆瓦风电场一、二期100兆瓦项目已于2010年底并网发电,龙源阿拉山口100兆瓦风电场项目也于2010年底并网发电。口岸大物流、大贸易、大加工整体框架已经形成,区域经济已经由单一的通道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发展,由爬坡蓄势阶段进入深化拓展阶段。
㈣ 城市建设方面。1991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阿拉山口口岸城市的总体规划,赋予口岸管理委员会行使县级管理权限。口岸管理区面积为155平方公里,市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9平方公里。随着口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5年第二轮规划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口岸的发展要求,2008年又进行了第三轮口岸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此次总体规划设计修编面积为42.5平方公里,建成区设计修编面积为11.2平方公里。城市总体布局上已形成了沿铁路线呈顺列式布置,以火车站为中心轴线、南北展开,形成了铁路口岸区、公路口岸区、边民互市区、商业区、仓储区、行政办公区、生活服务区、绿化环保区等八大功能区。
多年来,口岸已累计投入53.62亿元(其中铁路投资13亿元)用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亚行贷款项目(其中向亚行贷款4440万美元,地方配套3560万美元)于2009年全面实施,用于道路建设、输配水管网、净水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管网、垃圾填埋场、生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投资2.63亿元人民币的生态供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解决了制约口岸长远发展的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房屋总建筑面积61.448万平方米;城区道路已建成“六纵十一横”, 城市道路硬化总长39.42公里,给水管网总长度46公里,年供水量344.54万立方米,排水管网总长度34.7公里,年排水量275.63万立方米,集中供热站2座(其中铁路1座),供热管道一次网长度9.8公里,供热面积36万平方米,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1座(铁路自用),年用电量1亿千瓦时;生活垃圾处理为简易填埋,年清运填埋垃圾总量为1.2万吨。
㈤ 财税收入情况。阿拉山口口岸财政事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4年开征地方税至2002年,是口岸地方财税事业的起步成长期。口岸依托进出口贸易通关优势,牢牢把握国家1996年出台的对边境小额贸易项下商品进口关税及代征进口环节税执行减半征收,并执行双倍抵扣这一重要政策(国发[1996]2号、新政办[1996]91号)优惠期,大力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取得了初期显著成效,促进了口岸边贸事业的迅速发展,口岸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8年是口岸财税事业的跨越成长期。在这一期间,口岸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取消边境小额贸易项下商品进口关税及代征环节税减半征收政策(国税函[2004]830号文),积极推行招商育财与加强征管并举措施,扶持一批规模化、产业化税源企业,大力提升口岸财政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了地方财政税收的逐年大幅攀升,口岸地方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4693万元迅猛增长至2008年的2.8亿元,年均增幅 43%。连续三年占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的40%以上,成为全州财政收入的主力军。口岸财政收入有效缓解了自治州财力紧缺困难,在提升社会职能机构运转质量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社会事业发展进步与地方经济建设。第三阶段:2008年11月至今,是口岸地方财税事业建设发展的低谷期。由于国家财关税[2008]90号文恢复对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商品关税及进口环节税的全额征收,原本依赖于边境小额贸易减半部分的口岸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加之重点税源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口岸财税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㈥ 社会事业方面。口岸党委、管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努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齐全。一是加大医疗卫生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增强口岸辖区卫生防疫的防范能力。口岸现有公立综合医院1家,建有计划生育指导站1所,由医院代行管理,医院同时担负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等社会职能。二是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建有九年一贯制中学1所。三是以广场文化节、社区运动会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围绕口岸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投身口岸建设和发展,截止目前,口岸共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4个、州级文明单位14个。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救助、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事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是口岸广播电视、邮电、金融、保险、供水、供电、供暖等社会服务机构、设施完备,群众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六是平安建设卓有成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维稳措施,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完善,并已创建为自治区级“平安口岸”,群众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制约口岸发展的因素
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与中亚各国睦邻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边互补性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进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阿拉山口的口岸经济将不断被带动发展,涉及阿拉山口口岸交通运输的铁路运能、大通关和配套设施等口岸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的解决尤为迫切。通过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将形成优越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欧亚大陆桥关口货物集散和中转站优势地位,大幅度地提高进出口贸易额,从而带动新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严重制约到口岸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㈡ 文化、教育、医疗事业建设滞后。随着口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卫生、民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教育、医疗、广播电视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批社会事业项目有待于建设。
㈢ 缺乏稳定的财力保障。一是由于国家现行的税收体制,口岸进口环节增值税全部上解中央,地方财政无留成。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0月30日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8〕90号),文件中关于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税收问题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商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照章征收”。由于阿拉山口口岸税收收入主要依赖于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税收减半征收政策,该项政策的调整,导致口岸地方财政收入锐减。二是阿拉山口口岸不是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在预算管理体制上不享受一级财政的待遇,很难争取到国家资金支持。
㈣ “大通关”资源缺乏整合。作为口岸“大通关”工作牵头单位,口岸委一直致力于实现口岸通关监管资源共享,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借以提高通关效率和提升监管效果。但是,由于部门的界限和各自的规定不同,联检单位无法将各自掌握的通关监管资源和手段供其他单位使用;同时,作为口岸通关一线执行部门,阿拉山口联检单位也没有权力对此做出决定。这一方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现代化通关监管设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㈤ 中哈双方口岸铁路口岸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受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接车换装能力不足的影响,铁路口岸出口运输压力增大。同时,阿拉山口口岸铁路站场由于规划布局先天不足,站场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布局,铁路站场查验设施严重滞后,致使铁路的换装和通货能力受阻,时常导致货物压站、滞港。
铁路口岸投入使用以来,铁路部门投入了数亿元资金进行建设和改造。在换装和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对联检单位监管、查验场地和设施没有规划和建设,只是要求联检单位采取便利措施甚至非常规措施配合其组织换装作业和运输。为了保持口岸通关顺畅,联检单位不断克服监管、查验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工作需要的困难,满足铁路部门的各种要求,尽可能地降低查验率、提高人员进出境和货物进出口通关速度。随着口岸过货量的提高,高效快速通关和监管、查验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联检单位工作人员现场工作负担越来越重,有的甚至难以保证人身安全。
㈥ 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2004年4月国家开始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推行金融体制改革,银根紧缩,将信贷审批权限集中至自治区级金融系统。同时,口岸被金融系统列为高风险地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口岸边贸企业居多,充足的资金供给是对外贸易市场繁荣的重要保证。资金短缺迫使不少企业退出或缩小规模经营,并波及口岸加工、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㈦ 编制、人才严重不足。口岸党委、管委会为自治州党委、政府派出机构,自治区从未核定阿拉山口口岸人员编制,所有人员编制都是从博州编制内调剂使用。目前,口岸正值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口岸环境艰苦,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与博乐市相同,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口岸党委、管委会现有人员均身兼数职,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疲于应付,很多职能无法正常发挥,与新时期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
㈧ 国家贸易管制政策限制了原材料进口。近几年,国内很多商家希望利用境外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进行落地加工,如矿渣资源,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萨克斯坦将选矿剩下的残物作为矿渣处理,不会再进行分选;经过冶炼后的矿渣金属含量也在7—12%,比国内开采出的矿石含量还高,但价格便宜,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而我国规定含量在10%以下的矿渣禁止进口。口岸加工企业进口矿渣金属含量不稳定,经常被退运、处罚。由此导致当地加工企业缺乏原料保障,影响了口岸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国家长期利用境外资源。
三、“十二五” 时期发展的优势
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全长10800公里,由陇海、兰新两大铁路干线构成,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等11个省区,西出阿拉山口,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直至荷兰。阿拉山口口岸作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西桥头堡,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口岸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是突出的区位优势。经过口岸的新亚欧大陆桥比通过第一座亚欧大陆桥的运距缩短了2000公里,节约运费30%,比海运节约20%的运费和60%的时间。口岸是亚欧陆路交通咽喉、东西双向运行最便捷的中转枢纽,毗邻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中亚经济区,能有效地辐射中亚五国市场并进而沟通欧洲、西亚等国家的贸易,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门户。
二是明显的交通优势。口岸有十分便利的陆路交通条件,距离312国道75公里,距哈国多斯特克口岸12公里;距已开工建设的博乐机场50公里;嘉峪关—阿拉山口电气化铁路也已开工,将大大缩短口岸与我国内陆腹地的距离。
三是经济互补性优势。原苏联地区铁路均为宽轨,我国铁路为准轨,两种不同规格铁轨交汇在口岸,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成了我国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国家进出口货物落地换装和进出口资源深加工的有利条件,具有发展对外合作的独特优势。
四是国家、自治区高度重视阿拉山口口岸的发展。2004年,中发1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为主干,加快完善新疆区内和通往内地的铁路网,加快乌鲁木齐以及边境口岸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把新疆建成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发展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进口能源和紧缺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欧亚大陆桥”,建设依托内地、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阿拉山口口岸视察工作时,对阿拉山口口岸给予了“货真价实、真金白银”高度评价。
伴随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的迅猛发展,中哈石油管道、奎赛高等级公路的建成运营,嘉峪关-阿拉山口电气化铁路改造、乌西—精河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博乐市民用机场的投入使用,以及阿拉山口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政策预期,阿拉山口口岸作为国家、自治区资源能源陆路安全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重要门户的地缘、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同时,哈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多斯特克口岸的扩建,2004年起启动了总投入2亿美元的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其过货能力提高到2000万吨以上,这为两国口岸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拉山口口岸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阿拉山口口岸在全疆经济大盘子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要,给口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口岸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工作,作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将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近几年,我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国的合作进入新阶段,阿拉山口口岸向西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地位更加凸显,当前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东联西出的大好时机,更趋成熟,也为口岸今后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二五”期间阿拉山口口岸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温总理考察新疆时的讲话和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湖北援建博州这个有利的发展时机,围绕自治州 “口岸强州、城镇化带动、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重点抓好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以发展边境贸易、货物储运和落地货物加工为主,着力发展贸易加工业、能源资源深加工业和服务业,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大贸易、大物流、大口岸、大平台”的建设步伐,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本原则:
(一)协调发展原则。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资金和效益的统一;二是继续实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发展;三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四是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生态环境,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可操作性原则。一是按照国家“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新要求,在突出规划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着力改变过去中长期计划操作性不强的弊端,强化总体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做好重大工程的筛选和论证,增强中长期规划落实到年度、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具体工作的规划取向。
(三)科学民主决策原则。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增加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集思广益,提高规划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着力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前期工作。二是尊重科学,加强咨询论证。规划的编制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专家参加,严格遵守规划编制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
发展目标:2015年口岸生产总值达到41.8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2%,其中:二产9.57亿元,年均递增25%;三产33.08亿元,年均递增10%;工业增加值达到7.48亿元,年均递增30%。全社会固定资产达44.8亿元,年均递增
25%。2015年过货量突破3848万吨,年均递增8.8%;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72亿美元,年均递增18%;关税及代征税达到286亿元,年均递增22.50%。财政收入达到3.55亿元,年均递增22%。
二、加强“大通关”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通关查验设施及电子信息平台建设
通关过货是口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口岸发展工业和物流业的前提。要牢固树立“大贸易、大流通、大发展”的意识,在巩固“大通关”联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检单位和铁路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完善通关查验设施建设,确保过货量、海关税收、贸易额等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阿拉山口口岸“大通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大通关对口岸经济、新疆外贸发展,以及国家能源、资源战略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大通关”观念,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同时,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和推进各项“大通关”改革。
1、加大内外协调力度,完善协调机制。实现“大通关”,必须有口岸委、海关、检验检疫、边检、铁路、管道、外经等多个部门的密切协作,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到口岸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口岸党委、管委会与海关、检验检疫、边检、铁路等通关部门协调协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大通关”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口岸通关整体效能。
2、推进跨区域大通关建设。积极促成建立西北、华北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做好转关业务的程序简化及“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工作,完善口岸大通关协调、应急、督查、激励机制,确保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推行,吸引更多的区内外外贸货物从阿拉山口口岸进出。
3、积极探索查验监管模式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支持鼓励机制创新,支持口岸查验单位内部工作职能整合,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支持建立电子监管、信用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支撑、便企服务体系等,增强口岸服务功能,优化口岸服务环境。
4、加快口岸通关查验设施的建设投入。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抖动新疆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西部过货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好的口岸。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联西出”战略的深入实施,阿拉山口作为“中国西部第一门户”、“战略能源大通道”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对新疆和全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从口岸发展的实际和保障能源、资源通道的正常运行出发,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口岸进出口货物查验场地的建设投入,以保持生产与查验监监管的协调发展。
5、建设和完善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全面推进信息化进
加快建设阿拉山口口岸电子信息平台项目,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口岸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一期主要是利用国家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已有资源,建立新疆电子口岸虚拟平台,使自治区与口岸物流及贸易相关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和虚拟平台实现对接,并逐渐向实体平台过渡。二期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对与口岸物流及贸易相关的信息、系统的管理,逐步进行增值业务项目开发,最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实体化地方电子口岸平台。一是出口货物数据监控,二是视频监控,三是进口货物快速查验。建设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水平和综合执法能力,真正实现政务公开,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口岸通关速度。
三、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随着中央新疆经济工作的召开、湖北省对口支援力度的加强,口岸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借助自治区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和阿拉山口口岸进一步开放,口岸要加快融入到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大发展中,积极做好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口岸交通优势,建设畅通、便捷、安全的综合流通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主要发展流通业、旅游业和服务于对外经贸的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行业,带动口岸大物流,形成进出口货物的保税、加工和集散,为新兴经济区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前沿窗口。
通过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口岸作为“内陆港”的优势,使口岸经济从目前相对单一的货物通道功能,向发展商品保税仓储、第三方物流、展示展销、专业交易市场等多层次商贸物流功能转变,实现阿拉山口口岸进出的货物在本地驻留,经集散、贸易、展示、仓储、运输等经济活动,实现产业生成、服务增值和效益提升,从而带动和服务于博州经济发展,实现博州“口岸强州”的目标。
充分发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贸易与综合服务五项功能。一是主要依托阿拉山口铁路作业区和地平线公司,为区内企业办理接收、发送、仓储、中转通过阿拉山口进出境的货物以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开展铁路换装、货物装卸、托运、仓储等基本的陆路货运口岸业务。二是主要引进哈、日、韩等国内外物流公司投资设立区域性仓储物流企业,利用货物保税的优势,发展保税货物与料件的国际中转、综合集拼、保税货物存储和国际分拨等业务,重点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开展买家指定集运业务,以保税方式进行陆路、铁路多式联运,满足货物的国际中转(转口、转关、转区)的需求。三是主要发展“两头在外”的保税加工业务,即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原辅材料、初级产品、半成品等,利用保税的优势,在综合保税区内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到以上国家,形成以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进口资源的增值加工基地。四是主要利用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保税政策,吸引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的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物资展示、商品采购、物资集散和销售部门,进行采购、集散和分销的交易决策,使综合保税区成为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商品集散和交易的最便利的基地。同时利用出口商品退税政策,吸引国内东部地区轻工、纺织、服装、机电等产品的知名企业在综合保税区设立面向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的商品展示中心,使质优价廉的商品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市场对接,成为中国商品面向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的商贸展示交流中心。五是主要通过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配套服务中心,形成检测维修、订单处理、市场运营、资金结算、售后服务、信息服务、人才交流等运营服务功能,成为区内开展业务的窗口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口岸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健全灵活的招商引资机制,运用多途径多种类的招商引资方式,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充分发挥口岸的区位、地缘优势和优势资源的吸引力,坚持以招大商、招优商、招强商为突破口,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作用,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企业间的交流,加大宣传推介优势资源的力度,推动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建设,努力寻求与内地、沿海发达省区更宽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五、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口岸新型工业化进程
充分利用口岸风能、进口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皮毛等资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实力强的大企业落户口岸,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公司上市,依托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口岸工业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充分发挥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国电集团风能开发项目,壮大能源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支持国电集团建设100MW风电项目。二是充分利用哈国丰富的进口石油天然气资源,依托阿拉山口地平线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油气运输储运设施,加快项目落实力度,积极发展石油制品、天然气等下游产品加工。重点在重油、润滑油、沥青及硫磺等深加工项目上实现突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50万吨重油和30万吨石油液化气项目,生产丙烯、汽油、柴油、聚丙烯、丁二烯等石油制品。三是依托丰富的进口有色金属及矿石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品资源储备加工。以现有的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扩大并开发铜、锌、锰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十二五"期间重点是着力推进胜利金属重组,吸引内地规模企业与胜利金属合作,实现产业升级目标,力争引进20万吨特种钢和20万吨型材加工项目;并努力扩大华坤工贸、瑞柏选矿的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粗铜、电解铜冶炼大项目。四是依托丰富的中亚皮毛资源,不断扩大雪克皮业蓝湿皮、胚皮的生产规模,形成年加工能力70万张胚皮,"十二五"期间力争形成“成品皮”加工,吸引一批皮革制品加工企业来口岸进行深度加工,发展皮鞋、皮衣、皮沙发、箱包等皮革精深加工;支持雪克皮业新增年加工能力7000吨洗毛生产线项目。五是充分利用中亚和我国经济的互补性强的特点,不断拓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空间,积极实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对接,带动口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引进内地服装鞋帽生产企业,面向中亚市场,生产服装、鞋帽、家纺、箱包、袜子、手套等产品;引入轻工、五金制品的生产企业,生产各类五金工具、厨房设备、灯具等产品;引进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如照明用具、电器开关、交直流电动机、小型汽柴油发电机(组)、风机、水泵以及电线电缆、特种工程机械等产品。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建立口岸出口加工区。六是着力推进工业园建设。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加快口岸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型、能源资源加工型企业,把工业园建成招商引资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优化服务的阵地、加快发展的平台,建成天山北坡经济带最西端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加工区。
六、积极争取设立阿拉山口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国务院32号文件第七条明确指出“加强口岸建设,扩大边境贸易,完善现有口岸的公路、铁路、航空通达条件,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关能力。对发展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口岸,经批准可设立相应行政机构”。
口岸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齐全,各项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已经具备设立阿拉山口市的条件。设市一是对更好的发挥口岸“西口”和通道的整体功能,建立“东联西出,西引东进”的运行机制,联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口岸大物流、能源大通道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口岸的投资力度,对进口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以进出口落地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使其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对外开放最前沿的新兴经济区和发展最稳定的区域。三是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体制。口岸管委会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无法充分行使管理、服务职能,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大通道发展的需要。四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不是独立行政机构而很难争取建设资金不足、政策项目,以及组织人才队伍培养建设问题。五是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加快发展阿拉山口口岸的要求。
“十二五”期末,口岸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万人,口岸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超过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5%;能够基本满足口岸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等公共设施体系用地;在城区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选择和发展方向,形成相对完整的方格网道路网结构,使老城区与新增规划建设用地在交通上取得有机的联系,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七、强化财政管理,确保税收稳步增长
坚持不懈地培植财源,准确把握国债和信贷资金的投向,争取国家和金融部门支持,抓好骨干项目建设。按照自治州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支出,积极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强化财政监管。巩固现有主体财源,切实强化税收征管,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在抓好工业企业招商的同时,充分发挥一关两检和铁路部门的优势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贸易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促使更多的贸易企业在口岸落户注册,增加新的税源,确保税收稳步增长。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口岸和谐社会
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州的重大工作部署,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继续以争创一流口岸、文明口岸为目标,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广播电视:加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广播电视播出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加快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及改造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更新步伐,“十二五”实现电视覆盖率100%;广播覆盖率100%;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功能化(如开通宽带、点播等);力争口岸建立自办节目并达到日播出1小时以上;同时口岸开通手持电视及手机电视业务,覆盖率达到100%。
文化体育:充分利用春雨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综合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设备配套,到2015年,新建成一批展示口岸形象、具有先进水平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如4000平米的综合体育馆、1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实现口岸有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街道有文化站(室),图书室,并且设备配套齐全,开展活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满足口岸人民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建立专职的文化工作队伍,口岸文艺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广大群众能积极参加广场文化节等各种文化活动,定期观赏专业艺术团体演出,文化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公民发挥更大作用。
旅游业:充分发挥口岸旅游资源和地缘优势,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努力把口岸建成博州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按照阿拉山口旅游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以边民互市、边境、湿地、铁路沿线等特色旅游景点和景区,重点打造阿拉山口口岸国门旅游区和艾比湖、甘家湖旅游区两个旅游品牌和项目。2011年—2015年,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年均增长2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力争用5年时间将阿拉山口建成全疆知名的边境旅游口岸。
教育事业:十二五期间计划做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设立口岸公立“双语”幼儿园,新建公立“双语”幼儿园一所,二是把口岸中学设为寄宿制学校,新建学生综合宿舍楼,三是新建设口岸青少年活动中心,四是其它配套项目(图书馆、试验楼、教学楼扩建)。五是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计划每年选派2名教师到湖北省进修,申请湖北省每年选派6名教师支援口岸。
医疗卫生:抓好一个建设,把握四个重点,即加强口岸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和加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力争到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口岸各族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中上水平。
计划生育:到2015年,口岸达到“自治州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口岸”的标准;基本达到国家“自治州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口岸”的标准。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综合避孕率保持在8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出生缺陷率明显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站体系建设,使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管理机制,到2015年,口岸88%的计生专干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街道65%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居委会计生宣传员达到高中以上学历;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健全完善适应改革要求、科学的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高层次、新水平发展。
民政: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救助,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有效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有无劳动能力、具体困难类型进行区分,使各类不同困难的人群得到应有的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困难对象,通过综合性的最低生活保障,给予多方面的救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取暖、医疗、教育、住房等困难;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对象,与劳动部门、社区加强协作,帮助和促进其就业,使其真正通过就业来获得生活的保障。
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防控”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按照“稳定工作无小事”的原则,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维护口岸稳定的各项工作。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继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口岸“建边、管边、控边”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口岸活动,为早日建成平安口岸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口岸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加大突出信访问题的督办力度,特别是处理好群体性上访,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加强公安、消防、卫生、环保、地震、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建立应对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防制预案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的检查执法力度,减少事故发生。进一步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
九 与湖北黄石市对口支援情况。
一是帮助口岸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阿拉山口口岸经过20年的建设,口岸城市发展初具规模,但至今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发展缺少科学性、前瞻性,请黄石市依托雄厚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为口岸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引进企业、实现互惠共赢。借助黄石市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一流的管理水平,立足阿拉山口口岸优势,利用哈萨克斯坦丰富的矿石资源,对口援助政策,为阿拉山口引进金属冶炼企业,在阿拉山口实现金属冶炼产业升级的同时促进金属冶炼加工产业向深度加工转变,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目的;三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黄石市科技人才经验优势,结合阿拉山口口岸资源及信息化现状,整合阿拉山口政府、企业、海关、检验检疫、物流、金融等信息资源,打造阿拉山口电子商务门户,统一宣传推广,提高口岸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四是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援助。由于阿拉山口口岸不是县(市)行政区划,在争取项目、资金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城市建设和发展缺乏稳定的财力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口岸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黄石市在口岸民生领域给予一定的援助,如口岸棚户区改造、“双语”幼儿园建设等项目。
“十二五”时期是阿拉山口口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阿拉山口口岸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